曬書市集
競爭論

競爭論

On Competition

  • 定價:700
  • 優惠價:7490
  • 優惠期限:2024年07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加購推薦

( 未選購加購品 )

明細
 

內容簡介

  全球商學院師生必讀經典,企業與國家重返繁榮的絕佳指南!
  十五篇引領競爭策略領域的重量級作品,
  包括徹底翻新策略經典的「競爭五力新論」,以及談論保健、慈善、企業社會責任、領導力的重要新作,
  教企業經理人、非營利組織領導人、國家政策制定者重建競爭優勢、為社會創造價值的關鍵智慧。

  波特擅長結合理論與實務,讓這些文章成為事業領導人者、非營利組織領導人、政策制定者、學者的必讀經典。他對競爭與價值創造的觀點持續為多重領域訂定基調。

  波特見解獨到,探究範疇愈來愈廣的問題:公司如何在特定事業中競爭?多重事業體的策略原則是什麼?區域與國家如何競爭?地點在什麼情況下對策略有實質的影響?全球化與網路等改變如何影響競爭動態?在慈善與保健等領域中,策略性思考如何轉變整個社會?

  本書依主題歸類,方便讀者吸收波特的多元研究:

  .第一篇探討公司如何獲得與維持競爭優勢,包括波特最知名的核心策略概念:五力分析、價值鏈、策略性定位。

  .第二篇揭露區域與國家如何競爭,群聚扮演的角色,以「鑽石理論」說明地點的競爭力。

  .第三篇說明策略性思考如何解決社會上最迫切的挑戰,從環保永續性到改善保健體系的醫療效果等等。波特指出一般認為互有衝突的社會經濟政策如何整合。

  .第四篇說明非營利機構與企業如何把策略原則應用在慈善領域,更有效地為社會創造價值。

  .第五篇探討策略與領導力之間的關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麥可.波特 Michael E. Porter


  26歲任教於哈佛商學院,為該學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波特專精於競爭策略,自1980年起陸續出版了《競爭策略》(Competitive Strategy)、《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國家競爭優勢》(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競爭論》(On competition)等書(以上各書中文版均由天下文化出版),被譽為當代經營策略大師,他所提出的競爭策略理論更是商學院的必修課程。波特曾於美國雷根總統任內被延攬為白宮「產業競爭力委員會」(Commission on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委員,同時也是世界各國政府與企業爭相諮詢的知名顧問。波特十餘年前開始研究健康照護。

  波特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航空工程系,取得哈佛商學院的企業管理碩士學位,並且榮獲貝克學者獎(George F. Baker Scholar),進而取得哈佛大學的商業經濟學博士學位。獲有無數獎項和殊榮,包括全國商業經濟學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Economists)的亞當斯密獎(Adam Smith Award)、許多國家的全國性榮譽勳章,以及管理學院(Academy of Management)的學術性管理貢獻最高榮譽。

譯者簡介

李明軒


  美國密蘇里州立中央大學大眾傳播碩士、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法學博士。曾任《中央日報》記者、《天下》雜誌資深編輯、《遠見》雜誌副主編、世新大學與實踐大學高雄分校講師。現任教於慈濟大學傳播學系。

高登第 Danny T. Kao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行銷碩士、中央大學企管博士。曾任寶麗金唱片產品企劃、遠流出版企管暨網路叢書主編、天下文化財經企管系列主編。有《票房行銷》、《科特勒談行銷》、《哈佛商業評論精選:成長策略》、《哈佛商業評論精選:品牌管理》、《品牌領導》等譯作。現任職於實踐大學企業創新與創業管理研究所。
 
 

目錄

導論 競爭與價值創造

第一篇 競爭與策略:核心觀念
第1章 競爭五力新論
第2章 策略是什麼?
第3章 如何利用資訊形成競爭優勢
第4章 策略與網路
第5章 從競爭優勢到集團策略

第二篇 地點的競爭力
第6章 國家競爭優勢
第7章 產業群聚與競爭:企業、政府和機構的新議題
第8章 跨地點的競爭:透過全球化策略增強競爭優勢

第三篇 以競爭力的方式來解決社會問題
第9章 綠色競爭力:解開僵局
第10章 城中區的競爭優勢
第11章 重新界定醫療業的競爭力

第四篇 策略、慈善與社會責任
第12章 慈善機構的新議題:創造價值
第13章 企業慈善的競爭優勢
第14章 策略與社會:競爭優勢與企業社會責任的關係

第五篇 策略與領導力
​第15章 未來執行長的七個驚奇
 



競爭與價值創造


  在人類活動領域中,競爭是促使社會追求進步力量中,最強大的一種。我數十年來持續關切有關競爭的研究和價值創造。競爭無所不在,不論是搶佔市場的企業,爭相全球化的國家,或回應社會性需求的社會組織,都無法自外於競爭。因此,任何組織都需要訂定策略,以提供顧客更大的價值。

  這個道理如今更加明顯,因為過去幾十年來,幾乎所有領域中競爭激烈程度都在急遽增強。競爭也已經跨越地理位置,使得各國必須傾全力才能維持既有的成果,更別提要增進更大成果。競爭也擴散至社會中藝術、教育、醫療保健及慈善事業等所有部門。

  今天,各個領域的組織都必須在提供價值上競爭。價值是一種滿足或超越顧客需要的能力,並且要能績效卓越。公司必須提供顧客價值,國家也必須為企業所在地提供價值。如今,醫院提供醫療保健或基金會提供慈善捐助,也跟企業生產產品或服務沒兩樣。這樣的概念對試圖增進公共利益(public good)的組織和機構而言,很快就變得攸關重大。

  瞭解競爭和價值創造,目的是要掌握實際發生的複雜性。經濟學的訓練,加上沈浸於經濟理性法則(economic reasoning),我在提出理論同時,也試圖讓理論對實務工作者具有可行性。我的目標是,發展出嚴格縝密且好用的架構,有效彌合理論與實務之間的落差。

  本書匯集了我為瞭解競爭和價值創造所提出的所有概念和工具。這當中有比較新的著作,也有它們賴以建立的原始基礎。書中文章針對各種不同的層次和情況來檢視競爭,但都是依據一個與它們有關連的共同參考架構。

  這個擴增版本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份為企業整理出競爭策略的核心概念,首先針對單一產業層次,繼而是多重事業(multi-business)或多角化企業。競爭的核心概念離不開產業競爭的趨動力,企業獲得並維持競爭優勢的種種方式,以及如何擬定一個有特色的策略。企業深入瞭解如何在特定行業中擁有競爭力,提供它做出其他選擇的基礎。比方說,多角化(diversification)如果不直接連結到特定行業的競爭,就無法做出明智的決策。補充一句,第一部份針對企業所列的原則,對非營利事業而言也同樣適用。
第二部份探討的是,地點(location)在競爭中所扮演的角色。隨著競爭不斷擴大和激化,關注國家、州省及城市的競爭力的興趣已經愈來愈高。當科技已經讓企業活動愈來愈全球化,資本的跨國界流動也變得更自由,很多理論家認為地點的重要性已經隨之降低。不過,第二部分的文章挑戰此一論點。在選錄的文章中,我說明企業和整個國家的榮景高度依賴當地環境,而那也正是進行競爭的所在。傳統上,一個區域或國家的競爭力主要被看成是,政府企圖促進投資和創造就業機會的議題。新的競爭力模式則揭示了,在型塑競爭環境上,企業對自己相對陌生的角色;企業、政府和其他當地機構之間一種新的關係型態的必要性;以及對政府政策全新的思考方式。瞭解地點對競爭的影響,再加上第一部份所提出的觀點,對企業制訂全球策略相當重要。

  第三部份是,以競爭力的方式解決社會問題,運用前二部份的理論架構(framework),討論環保、都市貧窮與收入不均、醫療保健等通常被視為社會問題的議題。然而,它們都與經濟密切相關,更具體地說,它們都與競爭密不可分。我愈來愈相信,持久且能永續的解決之道就在於,有能力有效運用最深刻的競爭經驗教訓。如果我們能以正確方式處理像環境、弱勢社群(disadvantaged communities)及醫療保健之類議題,社會和企業很有機會創造雙贏。在這些戰場上創造正和(positive-sum)競爭將會促進創新,為社會創造龐大價值。

  第四部份是,策略、慈善與企業社會責任,也是將策略原則運用到包括社會組織與企業兩者的慈善捐贈和善款。在一個公共資源缺乏,解決社會需求的渴望卻不斷升高的世界中,能提供價值的慈善活動當然有其迫切性。不過,社會部門必須證明,它用於捐助的龐大資源是合理的,畢竟其中大多享有賦稅補貼,而且是由全民所資助。捐助的行動不應再被視為單純行善。相反地,捐助必須對社會產生真正的影響。

  對企業領導人來說,各界要求企業以社會責任下,參與社會議題的聲浪空前。企業應該以何種方式、在哪些地方參與社會議題,又應該如何投資它們的慈善捐助,都是一個急迫的問題。企業處置得宜的關鍵就在於,確實體認社會議題與經濟議題並非互不相干,反而是相互強化,這也是第三部份所強調的。因此,社會考量(social considerations)不但是,也應該成為企業策略的一部份,而不是一個不相關的議題。

  第五部份,策略與領導力,則是確認領導是達成卓越價值創造所不可或缺。對組織而言,擬定策略就是一項領導行動,策略也可能是領導人讓所有組織成員遵循某一共同目標和方向時,最強有力的工具。儘管領導如此重要,我們對領導人,尤其是複雜的大型組織的領導人角色所知仍然出奇地少,例如名列財星一百大(Fortune 100)或財星五百大(Fortune 500)的企業。這類組織的龐大和複雜程度,讓無論哪種領導人都不可能完全瞭解所有的事業部門,獨力管理數以千計的員工,甚至負責制訂一個小小的決策。在這樣的組織中,領導人所扮演的角色是微妙且間接的,在新作中,我們也已經開始探討這些角色。

  (摘自《競爭論》導論)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163764
  • 叢書系列:財經企管
  • 規格:軟精裝 / 624頁 / 14.8 x 21 x 3.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競爭五力新論
 
策略師的核心任務,就是了解與處理「競爭」的議題。然而,經理人經常把競爭定義得太狹隘了,似乎認為只有在目前直接競爭的對手之間,才有競爭存在。但是,爭奪利潤的對手不僅限於產業裡既有的同業,還包括另外四項競爭作用力:顧客、供應商、潛在新進公司、替代性產品。上述這五項作用力引發的廣泛競爭和對立,決定了產業的結構,也形塑了產業內彼此間競爭活動的特性。
 
表面看來,每一個產業都不同,但其實,各產業獲利能力的動因都一樣。例如,表面上,全球汽車產業完全不同於藝術名作的全球市場、或政府高度管制的歐洲醫療照護業。但若要了解這三個產業的競爭情形和獲利能力,就必須用五項競爭作用力的架構,來分析每個產業的基本結構。
 
如果那五項作用力很強烈,產業裡幾乎每一家公司的投資報酬率就都不理想,例如航空、紡織和旅館業。如果那五項作用力相當溫和,許多公司都有機會獲利,例如軟體、軟性飲料、美容清潔用品等產業。產業結構決定產業內的競爭情形和獲利能力;至於產業提供的是產品或服務,屬於新興或成熟產業、高科技或低科技產業、受管制或不受管制,並非決定因素。有很多因素都會在短期內影響產業獲利能力,像是天氣和景氣循環,但中、長期的產業獲利能力,是由產業結構決定的,而產業結構具體展現在五種競爭作用力上。
 
若能了解競爭作用力,以及影響這些作用力的根本原因,不僅可幫助了解任何一個產業目前獲利能力的根源所在,也提供一個架褠,用來預測和影響長期的競爭(和獲利能力)。對策略師來說,產業結構是否健全,與自家公司的定位同等重要。了解產業結構,也有助於設定有效的策略定位。接下來我會說明,保護公司免受競爭作用力負面的影響,引導那些作用力朝向有利於自家公司的方向發展,是策略中很重要的部分。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3/07/27
作者 Michael Porter 是享負盛名的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此書主旨為競爭引來企業和社會進步,「任何組織都需要訂定策略,提供顧客更大的價值」。書中英語版早於 1985 年多年再版不絕,手上的是 2009 年天下文化中譯版,六百多頁的書分為五篇,共收錄十五章波特最優秀的作品,分別討論:競爭與策略、城方的競爭力、解決社會問題、企業社會責任、策略與領導力。

首先,波特提出是由競爭塑造策略以及獲利能力,可以用競爭策略在於提升競爭優勢,以策略性定位來勝出競爭,而價值鏈則以企業活動為競爭優勢。五力 (five forces) 便是以產業結構來界定競爭場域,五力指的是新進者的威脅、供應商議價力、買方議價力、替代性產品、既有競爭者的競爭。這五力競爭作用會影響價格、成本和投資。

其次,書中提及產業、供應商和相關服務集中地的產業群聚 (cluster),如德國南部的汽車工業和美國紐約華爾街的金融服務業。其鑽石理論指的是一個國家的優勢,在於其生產優勢條件、需求條件、相產與支援產業以及企業策略、結構、同業競爭。因為波特認為「大多數有關競爭力的論述,要不是專注於總體經濟政策⋯⋯就是著重於勞動力、天然資源和資本等天賦資產的相對優勢。我的觀點截然不同,強調地點的競爭力,主要植基於商業環境的本質」。

再者,波特認為該以競爭方式解決社會問題,社會目標與經濟目標不應分家,無論是環境、醫療還是貧窮該以創新和競爭來回應,試圖轉嫁成本給其他社會成員是下策。以往企業多以捐助方式來行善,波特認為成果有限,該利用企業社會責任來創造價值,因為企業競爭力、企業形象和社會進步之間並不抵觸。

此外,書中的導論十分精彩,根本就是波特數十年教研管理學說的精華版,可以在十分鐘一窺其學說。比如所謂「Porter Hypothesis」更佳科技改善環境,通常能增加生產力,並 (部份地) 抵消改善成本。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天下文化電子書展|單本88折、三本79折|從AI到A+ 未來人才的關鍵思維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幸福文化
  • 時報全書系_截止領券
  • 聯經50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