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那些散落的星星

那些散落的星星

When Stars Are Scattered

  • 定價:420
  • 優惠價:79331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0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少年天下】十週年重磅巨作
改編自真人實事,用圖像帶你走遍世界,看見被遺忘的角落
在最惡劣絕望的處境中,綻放永不熄滅的人性之光
《時代》雜誌、《科克斯書評》、《學校圖書館》年度最佳童書
亞馬遜書店超過3000則五星感動好評
 
每個被迫離開家鄉的難民都像是一顆星星,
他們散落在黑暗無垠的夜空之中.
即使無家可歸、生活艱難,仍努力綻放光芒,
然而大多數星星終其一生無法回到家鄉,
在來得及被人發現之前,就已悄聲墜落……
 
  索馬利亞爆發內戰後,許多人被迫逃離家園,
  與家人失散的歐馬和弟弟哈珊來到肯亞的難民營。
  但比起其他無家可歸的難民,歐馬的處境更為艱難,
  因為他還得照顧不會說話的弟弟,而當時他自己才四歲。
 
  對歐馬和哈珊來說,難民營就像一個無形的監獄,
  他們的「家」不過是泥地上的一方帳篷、配給的食物永遠不夠吃,
  在這個看不見枷鎖的牢籠裡,他們哪裡都不能去,
  只能日復一日忍受匱乏的生活,還有不停的等待和等待。
 
  就在他們覺得這一切都不會有所改變的時候,
  兩兄弟的生命出現一絲契機,歐馬被安排去學校上課,
  這決定也許可以扭轉他和弟弟的未來,幫助他們離開難民營,
  卻也代表歐馬無法像從前一樣,待在自己唯一的親人身邊保護他,
  面對兩難的抉擇,歐馬究竟該如何選擇?
  而遠離故鄉的兩人,還有機會回到屬於他們的家嗎?
 
  《那些散落的星星》改編自作者之一歐馬.穆罕默德的真實經歷,記錄他和弟弟哈珊居住在難民營長達十五年的生活,在十五年間,他們失去至親、在異地顛沛流離,然而不論處境多麼困頓,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希望。這本圖像小說說的不僅是歐馬及哈珊的故事,也不只是索馬利亞難民們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闡述了面對逆境的信念,還有人性的良善,時刻提醒我們懷抱同理,即使個人之力再渺小,都可能成為讓世界變得更好的溫暖力量。
 
  ◎無注音,適合10歲以上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性別平等、人權、生涯發展、家政、環境
  ◎學習領域分類:語文、社會、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生活科技
 
  【少年天下】系列介紹
  1. 專屬國中生,給10-15歲「輕」少年的閱讀提案。
  2. 夠酷而不幼稚,能吸引少年的包裝和題材。
  3. 以少年為本位,提供邁向成長的關鍵字。
  4. 有深度但無難度,得以思辨的優質文本。
 
本書4大特色
 
  特色1 改編真人實事,以圖像小說真實呈現難民們的生活及處境,從故事中培養善待他人的同理心。
  特色2 內容具國際觀,同時探討性別平等、兒童人權等多項重要議題,適合親師與孩子共讀討論。
  特別3 書中主角與其他難民相互扶持,即使面對困頓的生活也從未放棄希望,情節感人至深。
  特色4 亞馬遜書店超過3000則五星好評,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時代》雜誌等年度好書。
 
得獎記錄
 
  ★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
  ★施耐德家族中學類好書獎
  ★青少年圖書館協會最佳圖像小說
  ★青少年圖書館協會青少年必讀書目最佳選書
  ★青少年圖書館協會非小說類文學卓越獎候選作品
  ★沃爾特青少年類兒童文學獎
  ★亞馬遜書店年度最佳童書
  ★《紐約時報》推薦童書
  ★《時代雜誌》年度最佳書籍
  ★《學校圖書館期刊》年度最佳書籍
  ★《科克斯書評》年度最佳童書
  ★紐約公共圖書館最佳童書
  ★美國公共廣播電臺推薦書單
  ★珍.亞當斯童書大獎決選
  ★夏洛特.哈克獎銀獎
  ★2021兒童圖書館服務協會推薦童書書單
  ★2021兒童非洲文學圖書獎銀獎
  ★2021法蘭克文學獎
  ★2021關心全球社會書單推薦好書
 
感動推薦
 
  兒童文學作家.99少年讀書會發起人吳在媖|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創辦人李苑芳|
  基隆市銘傳國中閱讀推動教師林季儒|兒童文學評論家柯倩華|知名部落客凱莉哥|
  教育部閱讀推手曾品方|閱讀推廣人黃愛真|知名插畫家貓魚|
  作家.家庭素養教育推動者顏安秀|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羅怡君 
 
各界好評
 
  這是個同時充滿絕望和希望的真實故事,平實的描述卻能深深喚醒心中被忽視的力量。每個人如同書中比喻,是天上每顆散落的星星,而這本書就是召喚我們串成美麗星座的共鳴之線。──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羅怡君
 
  圖像小說具備了圖像直覺和文字遐想的優勢,尤其是對國內的孩子而言,難民、非洲、沙漠、戰爭、聯合國等,這些場景都相當的陌生和遙遠,透過圖像小說視覺化的呈現,把生命的堅韌和脆弱,人性的善良和自私,淋漓盡致的傳達出來,有助於小讀者感受到難民的困境。──教育部閱讀推手曾品方
 
  在親情與學習中的拉扯讓人不捨,有機會離開難民營又因親情想放棄,那些散落的星星,想起自己的日常對世界角落的很多孩子來說有多麼奢侈,珍惜擁有。──知名部落客凱莉哥
 
  這個故事呈現的絕不僅僅是物質缺乏的苦難,更關乎人類心底深處最核心的議題。我們常常跟自己的孩子說:「人生而自由,生而平等」,但真實卻是如此嗎?當我們願意打開書本,點閱國際新聞,去看見人類同胞們真實的困境,從理解的那一刻起,我們也才能問出真正重要的問題:「我們能做些什麼呢?」──知名插畫家貓魚
 
  這是在描寫一個極悲慘、極不幸的難民故事,也是在描寫一個永不放棄、振奮人心的故事;從這個故事裡,我們發現:在沒有希望的日子,唯一的希望就是絕不停止「懷抱希望」!──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創辦人李苑芳
 
  這是一本好看的圖像小說,跟我以前閱讀的難民故事非常不同,不是同情或感恩的角度,而是非常真實的情感,包含了對世界不公平的悲憤、對前往先進國家深切的期待與失望、對自己人生境遇終於看清的坦然。整本讀完,讓我馬上還想再讀一遍,所以很想推薦給您。──兒童文學作家.99少年讀書會發起人吳在媖
 
  這一本青少年圖像小說成功的把當「別人的」撕裂化成「我們的」不完整──因為無論在哪個時候,你我都曾經這樣求助掙扎、都曾經是某種定義下的「難民」。──基隆市銘傳國中閱讀推動教師林季儒
 
  傑米森典型討喜的藝術風格,加上蓋迪溫暖的著色,完美的襯托了歐馬的故事,塑造出令人難忘、能引發共鳴的角色,在讀者掩卷之後還會長留在他們心中……這個暖人心房的迷人故事滿足了人們對一本書的所有要求,而且遠不止於此。──《科克斯書評》
 
  透過這個善解人意、令人感傷的故事,傑米森與穆罕默德呈現了人類精神鍥而不捨的力量。──《學校圖書館期刊》
 
  儘管悲劇貫穿了整個故事,然而穆罕默德與傑米森聚焦在深厚的親情以及教育上成功的顛覆了許多對難民的刻板印象。──《號角雜誌》
 
  很不幸的,穆罕默德的經歷並非獨一無二,但是這故事述說的方式優雅、謙遜、充滿寬容之心。這是本不容錯過的出色回憶錄。──《書單雜誌》
 
  傑米森與穆罕默德共同創作了一個緊密、曲折的故事,協調了日常生活和無聊、往昔的創傷,以及意料之外的結果,還有難民營居民的獨創力與團體精神。這個團隊努力的成果是一個關乎個人、令人感傷的故事,是個能夠讓青少年讀者試著了解不公平世界的切入點。──《出版人週刊》
 
  用圖像小說來呈現並且由年輕敘述者從第一人稱視角講述,讓讀者感受到故事事件的即時性並與其產生聯繫。讀者很快就被吸引入歐馬的世界,為他和他的朋友擔憂。──《校園圖書館線上雜誌》
 
  在這本動人、略為改編過的圖像小說中所敘述的接下來十五年中,男孩們在一座擁擠不堪的帳棚城市中長大成人……傑米森的插圖富有感情的描繪了一群適應力強大的孩子,他們在沒有什麼可靠前景的群體中設法開拓人生。──《童書中心雜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維多莉亞.傑米森(Victoria Jamieson)
 
  知名圖像小說家,作品包括《All’s Faire in Middle School》和獲得紐伯瑞銀牌獎的《Roller Girl》。她在羅德島設計學院取得插畫的藝術學士學位,成為自由插畫家之前曾擔任童書設計師,目前與她的丈夫和兒子一起住在賓州。
 
  個人網站:www.victoriajamieson.com 
 
歐馬.穆罕默德(Omar Mohamed)
 
  在故鄉索馬利亞發生戰亂後,穆罕默德逃往肯亞的達達阿布,在難民營裡度過他的童年。他必須一邊照顧癲癇的弟弟,一邊在資源有限的艱苦環境中完成學業。穆罕默德目前住在賓州,幫助其他難民重新安頓的中心工作,他還創立了非營利組織Refugee Strong,幫助生活在難民營裡的學生自立。請上www.refugeestrong.org了解更多資訊。
 
伊曼.蓋迪(Iman Geddy)
 
  亞特蘭大的設計師兼插畫家,參與本書上色工作,對於將平面藝術用在社會公益上充滿熱忱。
  個人網站:www.imangeddy.org
 
譯者簡介
 
黃意然
 
  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碩士。在竹科IC設計公司當了七年的PM後,決定投回藝文的懷抱,喜歡看小說、電影,熱愛旅行和美食,現為專職譯者,近期譯作有《寫給未來的日記》、《別告訴愛麗絲》、《甲蟲男孩2+3》、《安眠醫生》、《愛的故事》、《長腿叔叔》等。
 

推薦文
 
以堅毅不撓的心,面對不可知的未來
文/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創辦人李苑芳
 
  難民營,對我們而言是遙遠而陌生的。
  
  可是,真的是如此嗎?人生充滿了變數,今天所擁有的,明天可能就從指縫間流逝而去。我們唯一能擁有的,或許只有自己那顆堅毅不撓的心,勇敢的面對未來不可知的挑戰!
  
  這本以位居非洲大陸索馬利亞少年歐馬.穆罕默德為主角的圖像小說《那些散落的星星》,把長年居住在難民營人民的故事,如實的展現在讀者眼前;這些被迫日復一日、面對那毫無希望的難民生活,是如何在無情的現實中,一次次的被擊倒,一次次的擦乾眼淚,勇敢的站起來,再緩緩的朝著夢想,小步小步的向前邁進;從他們身上,我們真切的體驗到「堅毅不撓」的真貌!
  
  故事描述著一對年幼時,在戰爭中與家人失散,被迫到難民營,艱辛的度過十五個年頭的兄弟。故事中的哥哥歐馬為了照顧身心障礙的弟弟,放棄就學的機會;直到十一歲,在社區領導人的啟發下,才了解到「教育」是唯一翻轉命運的機會!
  
  在物質匱乏的難民營裡,填飽肚子看似比「上學」重要;可是,接受教育,才能擁有搜尋資訊,找到出路的機會。因為「世界一直在改變,誰知道接下的幾年我們會在哪裡?一旦接受了教育,就能為將來發生的事做好準備。」書中箴言,句句直擊人心;的確,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而接受越多教育的人,就能擁有越好的準備。這故事,從頭至尾,一再的強調著:無論身處什麼樣的困境,「教育」是絕對不能放棄的選擇!
  
  一本好的作品,很容易帶著讀者走進角色的內在世界,角色的喜怒哀樂,不但牽動著讀者的心,還能引領讀者進入不同的思維視角;當歐馬的好友傑瑞說:「我的腳跛了,但那只是一部分的我。」相信這句話,同時點醒了故事中的歐馬和閱讀中的你我!只要一個人擁有了更遠大的目標,就不會被眼前的困境所牽絆,不是嗎?接下來,傑瑞又說:「跛腳並不是我自己想要的,我也不想住在難民營裡,但是我們就在這裡,不是嗎?我想我們只能試著去欣賞好的地方,充分利用自己所擁有的。」這句話,有如當頭棒喝般的,喚醒動不動就沉溺在自怨自艾的我們,勇敢的站起來,為自己的未來努力打拼。從此以後,歐馬每次在陷入絕望的深淵時,總能一次次的爬起來,打起精神來,重新盤點,以「充分的利用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奮力的從泥沼中拔出雙腳,一步步的朝向自己的目標走去;最後,終於幸運的被聯合國難民署選中,和弟弟一起飛到美國定居。
  
  這是在描寫一個極悲慘、極不幸的難民故事,也是在描寫一個永不放棄、振奮人心的故事;從這個故事裡,我們發現:在沒有希望的日子,唯一的希望就是絕不停止「懷抱希望」!
 
我們是散落的星星,但這並不能減弱我們的光明
文/兒童文學作家吳在媖
 
  這是一本好看的圖像小說。
  
  述說非洲肯亞難民營裡發生的故事,跟我以前閱讀的難民故事非常不同,不是同情或感恩的角度,而是非常真實的情感,包含了對世界不公平的悲憤、對前往先進國家深切的期待與失望、對自己人生境遇終於看清的坦然。整本讀完,讓我馬上還想再讀一遍,所以很想推薦給您。
  
  索馬利亞的一對小兄弟:年僅四歲的歐馬與哈珊,因為發生內戰,父親被殺,母親生死不明,跟著鄰居逃離索馬利亞,最後來到肯亞的難民營。
  
  沒有國家與父母的庇佑,沒有任何背景與資產的歐馬與哈珊,在匱乏的難民營,要怎麼活下去呢?
  
  他們遇到一位心地善良,曾經有過孩子,現在卻孤身一人的法圖瑪,她把歐馬與哈珊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著,即使沒有什麼物資,她還是想盡辦法為歐馬與哈珊找來衣服與一點點食物,在困苦的環境下,三人相依為命。
  
  這本圖像小說,以圖像與文字,把歐馬與哈珊在難民營的日子描述得非常到位:總是穿著同一件衣服,食物少得可憐,餓肚子是常事,但他們總是每天把自己住的帳篷裡外打掃乾淨,有時還勉強享有喝茶的奢侈時光,雖然只是一點點的水,但在難民營的這群人,總是盡力維持他們生活的尊嚴與信仰,每天朝拜五次,餓肚子一樣照做,該過的齋戒月還是想辦法過。
  
  我在這本圖像小說中看到的,是值得尊敬的一群人們,在孤苦無依的生活裡,這群人仍保有他們身而為人的尊嚴與想法。
  
  沒有人可以因為他們是難民而輕視他們對求生的努力。
  
  難民社區領導人高薩蘭,勸說每天忙家務的歐馬去上學,認為這是歐馬抓住未來希望的機會,但歐馬不放心自閉症的弟弟哈珊,認為自己有照顧弟弟的責任。弟弟也的確習慣歐馬的陪伴,但法圖瑪也鼓勵歐馬,表示自己願意幫忙照顧哈珊。
  
  歐馬上學後,並不確定自己的學習有什麼意義,畢竟在難民營裡的日子每天都看不到希望,直到他看到班上人數比例較少的女同學瑪麗安與妮茉,面對女性婚姻壓力與較多的家庭責任,卻比他還珍惜上學的機會,他才發現自己身為男性,擁有比女性好很多的學習優勢與時間。當瑪麗安被家人安排嫁給一位年紀大很多的男性時,曾經哭著痛罵對上學猶豫不決的歐馬:「你有我沒有的機會,為什麼還不珍惜?」就在瑪麗安說要幫忙照顧哈珊後,歐馬決定去參加中學考試,繼續學習。
  
  但學習是為了什麼呢?歐馬還是在難民營裡,跟沒上學的人做著一樣的事情,有什麼未來可言呢?這時法圖瑪說了一段讓我很感動的話:「我們永遠不知道人生將會發生什麼事,神總是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所以你就繼續上學,接受教育並做好準備,等神向你揭露祂的計畫時,你已經準備好了。」
  
  歐馬期待跟哈珊被選中到美國生活,但這機會少之又少,他一度被約談,充滿了期待,但等了好幾個月,期待落空,此時的歐馬從失望變成憤怒,對身邊的朋友口出惡言。這裡的描述非常真實,沒有美化難民營裡的壓力,讓讀者理解到,難民們深層吶喊無力的情緒,長期的等待與失落使人性格大變──一直尋找也等不到的親生母親,常常給歐馬出包的弟弟哈珊,這世界真不公平!為什麼世界上有的孩子可以有床睡、有爸媽的呵護,而難民營裡的歐馬與哈珊,卻只能睡在帳篷泥土地上?這世界真不公平!
  
  在歐馬心情低落,法圖瑪和身邊的男同學傑瑞、女同學瑪麗安與妮茉,高薩蘭、聯合國志工蘇珊娜,默默陪伴他度過這段低落憤恨的日子,讓歐馬發現到,這世上除了父母的愛,還有他身邊這些小人物的愛一直都在。物資的確缺乏,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仍然可以存在。
  
  在難民營待了十五年,歐馬對於到美國生活已經有了不同的看法:「聯合國或許可以決定我要離開或留下……但是唯有我能決定要怎麼過自己的生活。」此時的歐馬,在周遭人的扶持下,已經長成一位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輕人。
  
  就在這時候,他跟哈珊被選中前往美國,但難民營的生活已經根植在他的心中,即使他在美國讀完大學,他還是選擇回到難民營為難民工作,幫助難民自主,並寫下這本圖像小說,把他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告訴世上更多的人:我們可以是散落的星星,但這並不能減弱我們的光明。
 
好讀物的魅力——隨著主角悲喜歡欣,彷彿自己也得到成長
文/作家.國小校長顏安秀
 
  帶著患有癲癇、無法言語的弟弟,長久在難民營度日,祈禱媽媽出現、祈禱戰爭結束的孩子,還能有希望的未來嗎?
  
  在《那些散落的星星》一書中,真人改編的情節穿越了這一段本該是悲劇,帶出絕境中得遇溫暖、苦難中仍有盼望的故事。劇情在圖像與文字中進行,第一人稱的設計很容易讓讀者產生代入感,我們也彷彿跟著主角歐馬,歷經那一段辛苦徬徨的歲月。
  
  學校老師普遍認為,最難教的是「感恩」。我們的孩子,看待溫飽、受教育、自由,甚至最簡單的飲用水,一切都是這麼理所當然,因為那屬於生活的一部分,從來不需考慮匱乏的可能。
  
  但如果有這麼一本書,在孩子面前展演了另一個未曾想像的世界。在那裡,連上學都是奢侈,其他長者的善意取代親情溫暖,人生似乎只剩下等待:等待配發糧食、等待查驗資格、等待有朝一日離開「開放的監獄──難民營」、等待命運可以改變……相信對孩子來說,會是心靈上的震盪。透過閱讀,經歷一段精神洗禮,遠比不斷耳提面命的「要感恩啊、要珍惜啊」,來得有效果。
  
  這本《那些散落的星星》,採圖文式的設計,以圖畫降低了小說滿滿文字的門檻,較能吸引孩子翻閱。但大量的對話或主角獨白,依然可以豐富,與立體化整個故事。而某些段落的圖畫表現,不管是空洞眼神、飢餓虛弱的樣子,還是焦急盼望機會到來等,則容易在讀者腦中形成影像,利於延續閱讀的耐心。
  
  若說「橋梁書」介於繪本與文字書中間,「圖文小說」,則處於簡易的文字故事,與深入描寫的小說文本之間,算是另一種較高層次的閱讀橋梁。雖不是閱讀新手可以駕馭的文類,但好故事永遠是迷人的鉤子,會讓讀者一頁頁的看下去,隨著主角悲喜歡欣,彷彿自己也得到成長。
  
  閱讀《那些散落的星星》,因著感同身受,與焦急他們到底能不能離開貧困的難民營,到新天地展開人生,這樣的閱讀旅程,轉眼就到終點,而我們期待孩子所得到的收穫,正點點滴滴的在他們心中萌芽,這就是好讀物的魅力。
 
閱讀,讓黑暗與光明同時燦爛在孩子們的心裡
文/基隆市銘傳國中閱讀推動教師林季儒
   
  在疫情起伏、硝煙溢漫的時代,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在教育現場中,政治動盪與經濟局勢漸漸已然成為孩子們課室裡最不安的討論話題。當現實把一切嗚咽調成靜音,在信仰收不到任何訊號,在無助的惶怖永遠滿格下,當期望值和變異數不再是數學考卷上可求正解的試題時──閱讀,就成了孩子們翻轉生命證明題的最佳試金石:
  
  讓孩子無論身處黑暗或是光明,都能擁有與之抗衡的勇氣並堅持奔赴信念的指標星。
  
  就像是改編自真人實事,以圖像呈現千萬公里外難民真實樣貌的《那些散落的星星》中的歐馬、哈珊一樣。本書的作者歐馬.穆罕默德以主視角帶著年輕讀者回到了達達阿布的難民營,一步一步回溯了他真實成長經歷,透過貼近感受的圖像訊息和第一人稱的文字敘述,作者真切的傳達了在難民營中長達十五年的飢餓困頓與無助絕望,當翻到二二一頁時,那漫無邊際的難民營圖像緊緊攫住了每一位年輕讀者的心:日以繼夜的飢餓、對親情的求而不可得、明知沒有希望卻只能無盡冰冷等待……都穿過字裡行間真實的來到了身邊:這一本青少年圖像小說成功的把當「別人的」撕裂化成「我們的」不完整──因為無論在哪個時候,你我都曾經這樣求助掙扎、都曾經是某種定義下的「難民」。 
  
  在全書順序的故事軸線裡,作者毫不保留的將自己的感受直觀帶給年輕的讀者:戰火殺戮下的噩夢、離鄉背井的慄懼、永無止境的飢餓……但是最最難熬的,是難民營裡最摧毀希望的無盡「等待」。無所不在的等待是每個人都逃不開的枷鎖,但是殘疾缺陷的傑瑞說:「要欣賞好的,充分利用自己擁有的」;伸出援手的薩蘭說:「教育可以為未來做好萬全準備」;失去家人的法圖瑪說:「愛是上天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祂將指引前程」。正因為這些面對逆境的無畏信念讓年幼的歐馬知道:在黑暗「等待」的後面疊加上無盡的可能,就將能成為最明亮的「期待」。 
  
  散落的星星一直都在,只是在黑暗中,那些散落的星星會更拚命燦爛。在生命的任何階段,青少年讀者都可以找到一本指引方向的書:無論是黑暗還是光明、仇恨或是熱愛,閱讀都能夠引領孩子們從他人的經驗中省視、反思自己,並在奔赴夢想時了解:在最惡劣絕望的困頓中,只要懷抱著良善、同理與希望,就能發現那永不熄滅的灼爍星光。

在圖像閱讀的過程中,培養同理心
文/萬興國小圖書館老師、教育部閱讀推手 曾品方
  
  同屬於一個星座的星星們,原本應該聚合在一起,卻因為無情的戰火,導致家人失散,有家歸不得,為了逃難而長途跋涉越過邊界,還有食物的嚴重不足,暴力的威脅,面對這樣的困境,大人就已經很難承受了,更何況一個四歲的小孩,剛失去了父母,還要帶著患有癲癇的弟弟,在黃沙滾滾裡,小小孩牽著更小的小孩,日夜不停的趕路,而時不時傳來的打鬥聲,只要沒有躲好,盜匪就會搶走食物、衣服,那是怎樣的艱難,看到這樣的畫面,我不禁紅了眼眶。
 
  《那些散落的星星》是由真人真事改編的圖像小說,描述來自於索馬利亞的歐馬、哈珊兩兄弟在肯亞的達達阿布難民營裡,度過了長達十五年的生活。無止盡的等待日子裡,天天排著長長隊伍取水、領物資,時時盼望著母親歸來,想念原有的農園,而簡陋的帳篷、時常挨餓、活動範圍被限制等等,彷彿是被關押在一個無形的監獄,日日消磨生存的意志。所幸,「上學」為這一切沒有希望的日子,帶來改變命運的曙光,歐馬認真學習,珍惜能上學的時光,即使只有一枝鉛筆、一本筆記本,都異常珍貴;即使晚上沒有燈光,附近孩子們僅依靠一盞提燈,都能自主讀書會,共同討論課業,他們堅持信念努力不懈,克服萬難永不放棄希望的精神,令人感佩。
 
  圖像小說具備了圖像直覺和文字遐想的優勢,尤其是對國內的孩子而言,難民、非洲、沙漠、戰爭、聯合國等,這些場景都相當的陌生和遙遠,透過圖像小說視覺化的呈現,把生命的堅韌和脆弱,人性的善良和自私,淋漓盡致的傳達出來,有助於小讀者感受到難民的困境。
 
  在閱讀教學的應用方面,建議可運用「六何法」(何時、何地、何人、何事、為何、如何)搭配「圖像組織」輔助閱讀理解。另考量本書的故事時間軸長、資訊量多,建議在學校可以依章節來分組討論,適時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消除貧窮、終止飢餓、優質教育、性別平等、和平正義、夥伴關係等目標,並輔以「故事重點重述」和讀後想法分享,以深化閱讀討論。此外,為增進孩子們的背景知識,可提供非洲地圖、相關影片、Refugee Strong網站等,作為延伸閱讀的素材,讓學生多了解索馬利亞的地理位置、地形產業、語言宗教、風俗習慣等,都有助於促進閱讀理解,強化思考的脈絡,進而在閱讀的過程之中,培養同理心、提升國際觀、增進行動力。

作者序
 
  這本書的種子初次栽植在我的生命中是在2016年。我周遭的世界似乎越來越混亂,新聞裡充斥著敘利亞難民逃離家園的相關報導。我想要更深入了解這個問題,於是開始在社區的非營利組織擔任義工,到機場迎接剛抵達的難民家庭,之後又擔任生活輔導員。
 
  我開始思忖是否可以利用自己圖像小說作家的背景來做點什麼。我喜愛圖像小說,因為那是一種非常迷人而舒適的閱讀體驗。而閱讀一本描寫難民生活的圖像小說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呢?當我透過歐馬在基督教會世界服務社的工作認識他的時候,他已經著手在寫一本以成年人為目標讀者的回憶錄,正在尋找共同作者。
 
  我告訴他成年人的讀物不是我擅長的領域,問他是否考慮將自己的故事寫成童書。我們坐下來討論這本書可能的樣貌,最後《那些散落的星星》成為了答案。
 
  這是歐馬的故事,我在改編成圖像小說時盡可能少做更動。在創作過程的每一步當中,我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忠於他的回憶和經歷。為了寫這本書,我和歐馬每隔幾個星期就會見一次面,他會告訴我他人生故事的另一篇章。我會寫成文章寄給他,然後我們再見面討論細節。最後,我開始添加草圖,將故事設定成圖像小說的格式。在虛構人物如妮茉和瑪麗安時,我是根據歐馬的回憶和我自己的研究來創造。我非常感激歐馬有勇氣與意願來和青少年讀者分享他的故事。他將這項任務託付給我,我感到非常榮幸且受寵若驚。創作這本書最幸運的是認識了歐馬和他的家人,以及我們的著色家伊曼.蓋迪。身為圖像小說家,我習慣了講述故事,但是與歐馬、伊曼共同創作這本書,讓我明白傾聽故事同樣的重要。
 
  我也感謝青少年讀者願意拿起這本書閱讀別人的經歷。也許歐馬的故事和你自己的故事相似,或是與你家中或鎮上某人的故事類似,當然也可能與你以前認識的人截然不同。我想為你們寫這本書,是因為我知道年輕人最富有同情心,而且心胸開闊,你們有能力真正帶來改變。我希望你們去看看歐馬的網站,想想可以讓學校或社區參與其中的辦法,幫助成千上萬仍在難民營裡生活、上學的孩子,或是幫助你們城鎮裡剛搬來的難民家庭。
 
  最後,我希望你們能夠受到鼓舞去跟不熟悉的人交談,也許是剛轉到你學校的孩子,或是剛搬到附近的家庭,或者是這些年來你看過卻從未說過話的孩子。試著和他們交談,詢問他們的名字、來自哪裡、喜歡吃什麼樣的食物、喜歡看什麼電視節目。在和陌生人交談時,總能聽到一些令人驚訝的故事。
 
──維多莉亞.傑米森
 
  我出生在索馬利亞,四歲時和弟弟哈珊一起逃到肯亞的達達阿布難民營,在那裡度過之後的十五年。住在達達阿布的難民稱那裡為「開放的監獄」,因為難民禁止離開營地。儘管在難民營裡生活艱困,我還是在達達阿布完成了小學和中學的學業。
 
  說起在難民營的日子,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影響我人生最大的人,她的名字是蘇珊娜.馬丁內斯,她為聯合國難民署的社區服務專案工作。蘇珊娜從未停止照看我和我弟弟,每次只要到營地總是會來找我們。在聽說蘇珊娜要調任孟加拉時,我和哈珊都非常失望。蘇珊娜到了孟加拉後,請達達阿布的重新安置機構持續注意我們的情況,他們才終於向我們伸出援手。我完全相信是她塑造了今天的我,沒有她,我可能不會被重新安置,甚至無法讀完高中。我感謝蘇珊娜的好意,而我也會持續幫助其他人,如同蘇珊娜對我和哈珊那樣提供支援。
 
  我和我太太莎茹拉,以及我們的五個孩子,仍住在賓州蘭卡斯特市附近的社區,許多達達阿布難民的家園都被重新安置在這裡。哈珊也和我們住在一起,幫忙照料孩子們。他還在上成人教育課程,而他在美國接受的醫療幫忙控制了癲癇發作,同時讓他在夜裡睡得比較安穩。我們經常和母親、法圖瑪,以及其他仍住在達達阿布的親朋好友聯繫,只要有機會就去探望他們。
 
  我一直想寫一本書,讓別人了解我當難民時的經歷。在我認識維多莉亞時,就已經開始起草我的故事了。從我初次見到維多莉亞的那一刻,就覺得可以信任她,與她一起創作我的故事。讓我非常佩服的是,儘管我每天生活忙碌,她仍然堅持全心投入和我一起工作,這也導致她不得不利用我上班的午休時間與我聯繫,以及在深夜或清晨到我家,並利用簡訊、電話、臉書和其他創新的溝通管道。
 
  目前我在基督教會世界服務社的職責,是從難民抵達美國的第一天開始提供協助,根據美國國務院的指導方針來幫助他們自力更生。看著我協助重新安頓的那些人得到成功,總是激勵並鼓舞著我。
 
  我同時也創建了名為 Refugee Strong 的專案計畫,致力於改善並讓難民營裡所有的孩子接受教育。過去這幾年,我曾回達達阿布兩次,在學校裡擔任志願指導者。藉由蘭卡斯特基督教會世界服務社及大蘭卡斯特區的幫助,Refugee Strong 得以提供學習用品給那些負擔不起的學生。正因為我在達達阿布長大,所以成為持續支持著那些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難民營裡的人。
 
  支持難民、讓他們能夠自主,是幫助他們不僅在難民營,同時在新的社區也能獲得成功的重要關鍵。沒有人選擇成為難民,離開家鄉、國家與家人。在這世上,我最不想要的就是當個難民。我一直努力克服身為難民的種種挑戰,但是我之所以能夠做到這點,都是因為有聯合國難民署、救助兒童會、世界糧食計畫署、國際關懷組織、基督教會世界服務社、蘭卡斯特伊斯蘭社區中心、賓州難民移民中心、DSAK 基金會的工作人員的幫助。我還要謝謝我在亞利桑那大學的導師達瓦納.福斯特。我也很感激加弗一家人,他們與我跟我的家人變得非常親密。感謝一路以來幫助和支持我的所有人和組織。
 
  我想要謝謝我的妻子莎茹拉,感謝她所有的支持。她是個非常有耐心與愛心的母親和妻子。她對哈珊的愛與關懷,在他倆之間建立起顯著的羈絆,這對我來說是附加的幸事。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希望你能了解到一件事,就是永遠不要放棄希望。在難民營裡,信念給了我們勇氣,讓我們保有耐心,永不失去希望。有些事情也許看似不可能,但只要你不斷的努力並相信自己,就能克服任何阻礙。希望我的故事能夠激勵你始終堅持不懈。
 
──歐馬.穆罕默德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053489
  • 叢書系列:少年天下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4.8 x 21 x 1.3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3/01/31
劇透警告
作者小時候因家園內戰而被迫逃到其他國家尋求闢護,自己帶著弟弟一起逃亡,在難民營度過15年許多等待的時光….

—等待找到媽媽的一天
—等待離開難民營的機會
—每天為了取水,花幾個小時排隊,等待難民營唯一一隻水龍頭

在這無形的監獄與物資匱乏的情況下,學習是他感到熱情的事情,也因為他的天賦和努力,最後被聯合國選上得以離開難民營,到美國去生活。

從圖畫中感受作者,就算是處於匱乏的情況,內心也不會迷失方向,雖然也會因為失望而難過,但最後還是振起精神,繼續往常的生活。

作者長大在美國有一份穩定工作,也不忘回饋幫助難民營的同胞,相當勵志的一本圖畫書。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親子教養、童書、國中小】三采電子書展|電子書單本88折、兩本85折|設計我想要的人生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