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您輸入的關鍵字: 許雪姬
分類(單選) |
顯示所有篩選
|
---|---|
配送方式(可複選) | |
其他(可複選) | |
|
搜尋結果共 69 筆, 頁數 1 / 3
呈現:
課綱中的臺灣史:跟著專家學者探索歷史新視野
王偲宇 花蓮女中 吳一晉 石碇高中 施威同 桃園高中 黃郁惠 淡水商工 萬雅筑 松山高中 張育甄 曉明女中 蔡秉修 南山高中 許進玉 華江中學 陸淑慧 崇光女中 林一琳 陽明高中 林婉平 復旦高中 史曜菖 衛理女中 李亮霆...... more |
|||
島史的求索【台灣史論叢 史學篇】
《島史的求索》是一場實驗,一個期待,更是一份邀請!本書透過10篇選文,為年輕讀者們勾勒當代台灣史研究的重要面向及發展動態,從而與前輩學者的先驅性作品進行跨越世代和學科的知識對話,共同想像與構築台灣史學... more |
|||
三代臺灣人:百年追求的現實與理想
思辨;劉士永就臺籍醫界菁英面對皇民化與二二八事件的歷史經驗,試論臺籍醫界菁英為何以臨床執業為主的現象;許雪姬以楊雲萍、陳逸松、呂赫若三位跨越兩個時代又有留學經驗的越境者為主軸,來瞭解這個世代的人所存在的普遍性、根源性和特殊性;謝國興針對一九三...... more |
|||
來去台灣【台灣史論叢 移民篇】
台灣是個移民之島,住民先後來到台灣,隨著政權的轉移,歐洲殖民者、鄭氏王朝、清治、日治、國治時期,來來去去。台灣移民史歷年來很少成為貫時性的研究主題,若有也只是依不同的統治者所制定的移民制度做斷代性的論... more |
|||
莊淑旂回憶錄
由莊淑旂博士本人親自受訪,唯一真實記載台灣第一位女中醫師最完整的生平紀錄,讓您見證一段精彩的生命! 一個世紀的風華,一個傳奇的紀錄; 一段波瀾壯闊的女性成長歷程,一段篳路藍縷的台灣防癌養生史。... more |
|||
當代歷史學新趨勢
從新文化史到全球史 臺灣第一本全面談論當代歷史學新趨勢的專書 在時間推移下,歷史學研究也隨著時代背景而發展出與前一個世代截然不同的研究趨勢,《當代歷史學新趨勢》內容著重於目前史學研究的熱門與前... more |
|||
陳懷澄先生日記(五) 一九二一年(精裝)
〈陳懷澄日記〉共16冊(1916-1932年),中缺1917、1923、1929三年的日記,而1924、1931年各有上、下日記兩本,1932年者則僅記載到7月8日為止。日記的內容,呈現出其擔任街長所... more |
|||
陳懷澄先生日記(五) 一九二一年(平裝)
〈陳懷澄日記〉共16冊(1916-1932年),中缺1917、1923、1929三年的日記,而1924、1931年各有上、下日記兩本,1932年者則僅記載到7月8日為止。日記的內容,呈現出其擔任街長所... more |
|||
陳懷澄先生日記(四) 一九二0年[平裝]
陳懷澄先生(1877-1940),彰化鹿港人,7歲學習漢文,1902年加入櫟社,為創社九老之一。他亦曾任鹿港公學校漢文教師與辜顯榮家的大和家塾教師。1920年為首任鹿港街長,擔任三屆街長,管理街政達1... more |
|||
陳懷澄先生日記(三) 一九一九年[平裝]
陳懷澄先生(1877-1940),彰化鹿港人,7歲學習漢文,1902年加入櫟社,為創社九老之一。他亦曾任鹿港公學校漢文教師與辜顯榮家的大和家塾教師。1920年為首任鹿港街長,擔任三屆街長,管理街政達1... more |
|||
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五)
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相關檔案:共13卷、223件、1,668頁。購入時原件的處理方式為將一人、一地區、一案件,編綴成件,並在件前扉頁上予以命名,再由件匯成卷。購得後為保留這批資料的原貌,雖知原整編時有部... more |
|||
臺灣重建協會與二二八事件文書(三冊合售)
本書為「六然居典藏史料」系列六《臺灣重建協會與二二八事件文書》的出版計畫,內容係楊肇嘉1943年5月移居上海經商後,籌組團體、參與社會活動,為臺灣政治與社會努力之際所產生的文書。本系列的內容呈現了楊肇... more |
|||
七十年後的回顧:紀念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學術論文集(精裝)
2017年是影響臺灣歷史最重要的二二八事件發生後第70年,故在事件發生的2月舉辦研討會,本書即收錄其中10篇文章編輯而成。本書分為四個部分:(一)從島外看二二八(三篇);(二)二二八事件前後臺灣省工委... more |
|||
陳懷澄先生日記(二) 一九一八年[平裝]
陳懷澄先生(1877-1940),彰化鹿港人,7歲學習漢文,1902年加入櫟社,為創社九老之一。他亦曾任鹿港公學校漢文教師與辜顯榮家的大和家塾教師。1920年為首任鹿港街長,擔任三屆街長,管理街政達1... more |
|||
黃旺成先生日記(18)一九三一年[平裝]
黃旺成(1888-1979)先生的日記自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七三年,中間缺一九一八、一九二○、一九三二、一九三八、一九四○、一九四四、一九四七、一九四八、一九五二、一九五四、一九六五、一九六七和一九六九,... more |
|||
葉盛吉日記(二)1941
葉盛吉(1923-1950),臺南人。現存葉盛吉日記自昭和13年(1938)至民國39年(1950),日記內容包含就讀臺南一中時代、二高時期、東大醫學院時期、臺大醫學院時期,以及就業後至被逮捕前的讀書... more |
|||
陳岺女士日記:一九二四年(平裝)
陳岺女士(1875-1939),彰化人,曾受過漢文教育,為霧峰頂厝林紀堂妾,共育有四子(魁梧、津梁、松齡、鶴年)。一九二二年林紀堂逝世後,她接手主持家務,舉凡監督諸子就學、管理傭人、土地買賣、租田佃耕... more |
|||
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四)
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相關檔案:共13卷、223件、1,668頁。購入時原件的處理方式為將一人、一地區、一案件,編綴成件,並在件前扉頁上予以命名,再由件匯成卷。購得後為保留這批資料的原貌,雖知原整編時有部... more |
|||
林紀堂先生日記:一九一五年 - 一九一六年(平裝)
林紀堂先生(1874-1922),臺中霧峰人,名朝璇,字紀堂,諱大勳,以字行。他是霧峰林家頂厝林奠國次子林文典之子、林獻堂堂兄,在頂厝五少爺(紀堂、烈堂、獻堂、澄堂、階堂)中排行居長。 林紀堂先生留有... more |
|||
林紀堂先生日記:一九一五年 - 一九一六年(精裝)
林紀堂先生(1874-1922),臺中霧峰人,名朝璇,字紀堂,諱大勳,以字行。他是霧峰林家頂厝林奠國次子林文典之子、林獻堂堂兄,在頂厝五少爺(紀堂、烈堂、獻堂、澄堂、階堂)中排行居長。 林紀堂先生留有... more |
|||
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三)
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相關檔案:共13卷、223件、1,668頁。購入時原件的處理方式為將一人、一地區、一案件,編綴成件,並在件前扉頁上予以命名,再由件匯成卷。購得後為保留這批資料的原貌,雖知原整編時有部... more |
|||
黃旺成先生日記(16)一九二九年[平裝]
黃旺成(1888-1979)先生的日記自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七三年,中間缺一九一八、一九二○、一九三二、一九三八、一九四○、一九四四、一九四七、一九四八、一九五二、一九五四、一九六五、一九六七和一九六九,... more |
|||
黃旺成先生日記(16)一九二九年[精裝]
黃旺成(1888-1979)先生的日記自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七三年,中間缺一九一八、一九二○、一九三二、一九三八、一九四○、一九四四、一九四七、一九四八、一九五二、一九五四、一九六五、一九六七和一九六九,... more |
|||
民國人物與檔案
歷史學者研究歷史,撰寫論文時,每因主題、內容不同而使用不同性質的資料。這些資料,多以文獻、圖書與檔案形式出現;又因為這些資料與歷史課題相關,故也可以「史料」稱之。如何運用檔案,撰寫歷史,已是學界的共同...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