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分類(單選) |
顯示所有篩選
|
---|---|
配送方式(可複選) | |
其他(可複選) |
搜尋結果共 49 筆, 頁數 1 / 1
呈現:
影視創作進階之路:影視創作研究的學習與教學
“影視創作研究”這門課,幫助碩士生在進入畢業作品拍攝和畢業論文寫作前在專業上有深入的思考和準備。影片研究階段的學習重點是針對創作策略、美學觀念、拍攝手法以及技術實施等方面的創作研究。“緊密圍繞創作實踐... more |
|||
影像的創造: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影像創作教學體系
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是培養中國電影製作人的搖籃,攝影專業教學代表了國內最高水平,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影像創作在攝影系既是創作課也是專業基礎課,經過多年教學實踐形成目前成熟的教學體系,凝聚著攝影系幾代專家... more |
|||
用光繪畫
《用光繪畫》是一部專門研究攝影創作用光的意識、理念、方法和技巧的著作。讓讀者系統地理解藝術用光的過去、現在以及可能的未來發展方向。在強調認識和理念的同時,《用光繪畫》也重視實拍過程中的具體控制技術,可... more |
|||
影像的結構
影視創作的影像以具象形式展現,人們會不自覺地關注具象的造型。本書從一個新的維度探討影像的理解和表達:隱藏在具象表面下的內部結構。本書側重論述從創作者角度理解和控制影像內部結構的原理,強調在影像創作實踐... more |
|||
珠三角城市群科技服務業發展研究
|
|||
用光繪畫
。讀者可以把本書中所論述的創作用光的原理、方法、技巧,直接運用到自己的實際創作中去。 本書強調攝影創作的用光意識和用光理念,讓讀者系統的理解藝術用光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林韜,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影視攝影師...... more |
|||
床
。 他們善悟多思,身處鬧市而神游八荒,只有在出神遐想之際,才能感到生命的片刻圓滿自足。在他們的青春王國里,有動人心魄的孤獨、敏感、柔弱、善良與真誠。 林韜,出生於1983年,父母是中國台灣移民。他生在弗吉尼亞,在佛羅里達長大,畢業於紐約大學新聞學...... more |
|||
西方自由主義文化的哲學解譜 全三部
從文藝復興至今的500年來,西方自由主義的文化先驅和思想代表們對真理價值問題進行了不斷批判和重建。西方自由主義實際上經歷了兩個批判性建構的體系化發展時期,以及後期各種對傳統自由主義煩死批判的“三部曲”... more |
|||
“余波”︰西方自由主義的文化革命︰對傳統自由主義反思批判的思潮和學說
本書《西方自由主義文化的哲學解譜》第三部的《“余波”︰西方自由主義的文化革命——對傳統自由主義反思批判的思潮和學說》將要分析的內容,也即我們所謂西方自由主義新文化運動或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表現為各種非... more |
|||
咿咿咿 Eeeee Eee Eeee 隨身口袋本
博客來獨家隨身口袋本,讓您隨身攜帶,在這荒謬錯亂的世界中隨時拿出來玩味沉吟。並特別收錄譯者沈意卿發表於部落格的翻譯日記及佳句摘錄,限量一百本。 台裔新銳作家林韜07年在紐約文壇掀起次文化小說風潮的第一本長篇小說。 原來無聊這麼有趣;原來...... more |
|
||
咿咿咿
台裔新銳作家林韜07年在紐約文壇掀起次文化小說風潮的第一本長篇小說。 原來無聊這麼有趣;原來寂寞這樣熱鬧 誠實╱荒謬╱孤獨╱好笑╱傷感─你我支離破碎的人生全貌。 飛機失事時你在想些什麼?毫無未來時你在想些什麼?你在...... more |
|||
“第二周波”︰西方自由主義的文化革命︰從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到德國古典主義哲學革命
用書使用。 馬林韜,1952年出生于重慶。經歷了“上山下鄉”、參軍、當工人,恢復高考後,考入四川財經學院(現西南財經大學)金融系,畢業後從事銀行工作,並潛心于當代人類文明發展的文化哲學、政治經濟學及人文社會學問題的思考和研究。著有《西方...... more |
|||
「第一周波」:西方自由主義的文化革命: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到對舊神學批判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自由主義運動實際上是歐洲中世紀末期以來,以文藝復興的思想解放運動為發端,人們開始對舊封建主義宗教文化的彼岸神性觀念和對人性及人自身價值否定的思想展開批判、斗爭,並不斷地建立起新的人類世俗主義生活理想和... more |
|||
唐懷素草書選
懷素(737-?)僧人,俗姓錢,字藏真,湖南長沙人。幼而事佛,據傳為玄奘弟子,唐 代杰出的書法家,尤擅狂草。《小草千字 文》是懷素63歲時書,明朝時“一字值千金”之說,故又戲稱《千金帖》。通篇沖和典雅... more |
|||
董其昌行草二種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香光居士,世稱思白先生,松江華亭(上海松江縣)人。仕至南京禮部尚書,謚文敏。 董其昌的草書作品比行書少見。此書蘇軾《赤臂懷古》詞,用筆圓勁豐腴,於圓轉之中藏勁折... more |
|||
王寵行草二種
王寵(1494-1533)字履仁,後字履吉,號雅宜山人,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其先人本吳江章姓,以父嗣於王氏,遂改姓王。 王寵一生短暫,但仍留下了為數可觀的藝術副食品,對後世產生了較大影響,以行書為例... more |
|||
文徵明草書三種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號停雲,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長洲(今 江蘇蘇州)人。「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他所書四體《千字文》,成為後人學書的很好的范本。此行草書《千字文 》為文... more |
|||
徐渭草書二種
徐謂(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長 ,號天池、清藤道士、田水月、漱者等,山陰(今排水渠紹興)人。世稱徐謂草書亂頭粗服,但此作卻不然。所謂亂頭粗服也只能是部分傷患的風貌。作為狂草,此作節奏強... more |
|||
趙孟(兆頁)行書三種
趙孟(兆頁)(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 人,別號鷗波、鷗波亭,曾號水精宮道 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太祖子秦王趙德芳後裔。入元,仕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謚文敏。著有《松... more |
|||
董其昌臨書卷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 今上海松江縣)人,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謚文敏。世稱「董香光」、「董文敏」、「董華亭」,在明末以書畫名重海內。 董其昌學書道路是十分艱... more |
|||
祝允明行草二種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亦作曦蘇州人。因右手多出一指,故自號支指生、枝指生、枝山、枝山居士、枝山道人等,人稱“祝枝山”。1492年,33歲的祝允明鄉試中舉,但是頗有才華而且早年得志的他,... more |
|||
三大行書集
古有好事者允稱王羲之《蘭亭集序》、顏趙卿《祭(亻至)文稿》、蘇軾《英州寒食詩》為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書。這等「排行榜」雖屬無稽之談,但涉及的三帖卻又確乎面目迥異而精神相貫。續集出版,欲使讀者在臨習前... more |
|||
王鐸行草三種
此篇《峨眉山詩》行草書,筆力厚實,結字茂密,氣勢跌宕超逸、率意天真、自由灑脫,同時又有輕重、緩急的顯著節奏變化,既得險峰之致,又能復歸平正,法度從容,不失規矩尺寸,堪稱能直接「二王」之傳。曾有人評價王... more |
|||
黃道周行楷二種
黃道周(1585—646)。福建漳浦人。初名螭若,字玄度,又字幼平。少年時曾在家鄉銅山孤島石室中讀書,故號石齋。又號漳海石人、石道人等。 明天啟二年(1622年)舉進士,後授翰林院編修。以道德文章名滿... more |
|||
文徵明《太上老君說常清凈經》、《草書詩》(原色印刷)
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或作璧,42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因先世為衡山人,故號衡山、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貢至京師,授翰林院待詔,人稱”文待詔”。能詩文,擅書... more |
|||
張瑞圖 自書詩冊
具有深廣實用價值和強烈藝術表現價值的中國書法,在歷史的走向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自漢至唐的大小封建政權沒有在實用的范圍中,以非常強烈的審美導向去左右書寫者。不少書寫者從功能的不同出發,自然而然地在或... more |
|||
黃道周 孝經頌
黃道周(1585-1646年)字幼平,或作幼玄,一字螭若,號石齋。漳浦(今福建省漳浦縣)人。天啟二年(1622)進士。福王時官禮部尚書,唐王時為武英殿大學士。率兵抗清,至婺源,兵敗不屈而死。黃道周學問... more |
|||
祝允明 歸田賦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亦作(目希)(吉吉),蘇州人。因右手生而多出一指,故自號支指生、枝指生、枝山、枝山居士、枝山道人等,人稱「祝枝山」。1492年,33歲的祝允明鄉試中舉,但是頗有才... more |
|||
陳道復 自書詩(原色印刷)
陳道復(1483--1544)明畫家。初名淳,字道復,後以字行,改字復甫,號白陽山人,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曾從文徵明學書畫,後不拘師法。書工行草。山水學米友仁而筆跡放縱。擅寫意花卉,淡墨淺色,風格疏... more |
|||
王鐸《王屋圖詩》(原色印刷)
王鐸真行草隸兼擅,傳世作品以行草為多。王鐸的行草沉雄跌宕、磅礴奇肆、凌勵頸拔、放縱自如,比起北宋的米芾,爛漫似有過這。他與黃道周、倪元璐一道改變了明季書壇靡弱氣象,別開生面,標領新風。相比之下,王鐸更... more |
|||
詹景鳳 千字文
詹景鳳(1532-1602),字東圖,號白岳山人,又號大龍宮客等,安徽省休寧縣流塘村人。詹氏家族幾代好古,收藏收畫和古玩甚豐,而詹景鳳在四歲時就開始模仿堂史詹景宜的畫,從此他一生愛好書畫。1567年詹... more |
|||
王寵 西苑詩(原色印刷)
王寵(1494-1533年),字履仁,後字履吉,號雅宜山人,人稱「王雅宜」。長洲(今蘇州吳縣)人,生於明孝宗弘治七年(1494年),卒於明世宗嘉靖十二年(1533年)。王寵天資聰穎,但命運多舛,為邑諸... more |
|||
王寵《自書游包山詩》(原色印刷)
王寵(1494~1533),中國明代書法家。字履仁,後字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是書法家蔡羽的學生,以諸生貢太學。其詩喜歡建安、三謝及盛唐詩風,著有《雅宜山人集》。王寵生活於弘治至... more |
|||
趙孟(兆頁)為隆教禪師寺石室長老疏(原色印刷)
《趙孟(兆頁)為隆教禪師寺石室長老疏》是趙孟(兆頁)行書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該作品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茲審┅┅同詞勸口」;第二部分「處西湖┅┅松雪,道人書」;第三部分「山村逸民┅┅張嗣顯。」通篇... more |
|||
唐 轉輪聖王經
自從佛教傳入中土以後,寫經書法應運而生,以至於成為除壁畫、造像藝術之外又一絢麗奪目的宗教文化勝景。 在唐代,無論統治階層抑或平民百姓,信佛念經者為數眾多,對佛教典籍的需求日漸加大,加上西方新的佛經不斷... more |
|||
黃道周行書七律詩
黃道周(公元1585—1646年),字幼玄,號螭若,曾在銅山孤島石室中讀書,因號石齋。福建漳浦人。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為經筵展書官。崇禎二年(公元1 629年)進右中允。... more |
|||
董其昌陳繼儒合冊
本書收集了董其昌陳繼的儒合冊,以展示董其昌陳繼的書法精要。 董、陳兩人「大雅平淡」的書風,聯系兩人生平,似關乎其「名心薄、世味淺」的高情逸致,而事實上,陳雖稱隱士,實有「山中宰相」之想,其樂於周旋縞紳... more |
|||
徐渭行草應制泳墨詩
徐渭(公元l521一1593年),字文長,號天池山人,晚年號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山陰(今紹興)人。年二十為邑諸生,屢應鄉試不中,曾客浙閩總督胡宗憲幕,以草《獻白鹿表》負盛名,於抗倭軍事多所策划,知... more |
|||
文徵明口號十首
《行草口號十首卷》紙本,高28.5厘米,縱310.6厘米,書於嘉靖元年壬午(公元1522年),時先生五十三歲,正當盛年.卷後自識雲:「為人作書,因研有余墨,隔宿不可為用,顧書此紙,初不暇計工拙。」前人... more |
|||
董其昌紫茄詩
董其昌(公元1555一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華亭人(今上海松江人)。 明萬歷十七年(公元1589年)進士,選庶古山,授編修,官至禮部尚鄙弓,謚義敏。他天才俊逸,善談名理,少好書畫... more |
|||
宋克《急就章》(原色印刷)
《急就章》原名《急就篇》,西漢元帝時黃門令史游所撰。史游把當時的常用字,按姓氏、衣著、農藝、飲食、器用、音樂、生理、兵器、飛禽、走獸、醫藥、人事等「分別部居」,編纂成三言、四言、七言韻語,既便於記誦,... more |
|||
金農 臨西岳華山碑(原色印刷)
本書為金農隸書臨《西岳華山碑》,風格溫潤平和,是其中年作品,從中可以領略金農書法的魅力,亦可作為臨習漢碑的參考。 金農(1687-1763年)原名司農,字壽門,一字吉金。號冬心先生,別號甚多,有嵇留山... more |
|||
黃道周 臨王羲之誓墓文
黃道周(1585—1646年),字幼玄、幼元、幼平、細遵等,號石齋、石道人。明謚忠烈,清謚忠端,明贈文明伯,福建漳浦人。明熹宗天啟二年壬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崇禎時,曾官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剛... more |
|||
董其昌《宋詞》、臨十七貼(原色印刷)
董其昌《臨十七帖》,紙本,縱24.6厘米,橫216厘米。文字內容包括楷書2段——《洛神賦》、《景福殿賦》,草書5段——臨《十七帖》1段、臨《淳化閣帖》4段,以及自書行楷釋文。款署「戊申」,當系明神宗萬... more |
|||
祝允明 雲江記(原色印刷)
祝允明,生於明英宗天順四年(1460年),卒於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南京長洲人(今江蘇蘇州)。字希哲、晞(吉吉),生而右手技指,因號枝指生,又事情枝指山人、枝山、枝山居士、枝山樵人。著有《前聞記... more |
|||
王鐸《峨眉山記詩》(原色印刷)
王鐸(1592一1652年),字覺斯,一字覺之,號文安、嵩樵、十樵、痴庵、痴仙道人等,別署煙潭漁叟,因出生於河南孟津,人又稱王孟津。王鐸曾於明末官至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後降清,順治間授以禮部尚書。這... more |
|||
趙孟(兆頁)《洛神賦》(原色印刷)
趙孟(兆頁)(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又號雪道人,別號歐波、歐波亭,曾號水精宮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太祖子秦王趙德芳後裔。入元,仕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謚文敏。著有... more |
|||
趙孟(兆頁)高上大洞玉經(原色印刷)
趙孟(兆頁)(1254-1 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晶宮道人等。浙江吳興(今湖州),為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一世孫。他是宋室後裔而入仕元廷,頗受後人詆毀。曾任兵部郎中、集賢直學士、同知濟南路總管府... more |
|||
文徵明 千字文(原色印刷)
文徵明(1470一1559年),初名壁(或作「璧」),字徵明,號停雲,別號衡山居土,人稱文衡山。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叫大才子」,與沈周、唐伯...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