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分類(單選) |
顯示所有篩選
|
---|---|
配送方式(可複選) | |
電子書(可複選) | |
其他(可複選) |
搜尋結果共 54 筆, 頁數 1 / 1
呈現:
文學概論(2023年版)
本書為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材《文學概論》2023年版,包括了初步而又完整的文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分為文學觀念論、文學作品存在方式論、文學創作論、文學接受論、文學源流論五個部分,這些理論和知識從不同... more |
|||
中國藝術學年度報告(2017~2018) (電子書)
本書概要介紹了藝術學門類下屬全部五個一級學科在2017年度的發展概況,即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和設計學。該書在具體描述上述五個一級學科的年度概況時,主要圍繞學科動態、問題聚焦和專題研究三方面展開:學科動態部分...... more |
|||
京師大講堂.大學從游:王一川文學批評講稿
「人魚前導,小魚尾隨」加之「中魚傳感」是為「從游式教育」。與老師從游,可以「傳道、授業、解惑」。與學長從游,「二人行,必有我師焉」。與同學從游,「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在書海從游,「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一大群「小魚」跟從「人魚...... more |
|||
心性現實主義論稿
|
|||
中國文藝現代性通論
本書是一部由文學和藝術門類專家組成的聯合團隊的協力攻關之作,以十章規模對中國現代文學理論、文學、網路文學、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美術、設計、藝術美學的現代性問題作了貫通性分析,在中國文藝現代性領域展現出跨院系、跨門類和跨學科匯通的學術...... more |
|||
藝術門類美學新視角系列教材:藝術美學
|
|||
文化與詩學(36)(2023·上):歷史語境中的中西詩學對話
|
|||
文化與詩學:文體與現代文論話語
|
|||
文化與詩學--人類世的文與藝
|
|||
大學美育(第2版)
|
|||
藝術史學要略
|
|||
文藝美學
|
|||
文化與詩學:古代文論中的文學史觀
相關領域。叢刊編委為國外和國內著名學者。創刊主編是我國著名的文藝理論家童慶炳先生。現任主編是王一川教授和趙勇教授,叢刊作者大多為國外和國內相關領域的研究專家。《文化與詩學》關注文學理論研究領域前言學術問題。每期基本上都有一個關注學術前沿和熱點研究...... more |
|||
跨文化學的要素
|
|||
中華美學精神的當代傳承
藝術案例、熱點現象進行分析論證,力求重點突出中華美學精神對當代文藝事業的針對性與現實性,同時兼顧理論性與傳播性。本書涉及當代文學、美術、電影、設計、音樂等藝術門類,每章由對各藝術門類素有研究的學者撰寫,除主編王一川教授外,合著者有彭鋒教授,陳旭光...... more |
|||
大片時代記憶
。 王一川,原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院長,現為北京師範大學藝術學研究中心暨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文藝美學、藝術理論和影視批評等。入選教育部2005年度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計劃。著有《意義的瞬間生成》《修辭論美學》《中國現代性體驗的發生》《中國現代學引論...... more |
|||
文學理論九講
本書是教授王一川的文學理論課堂實錄,所涉主題包括文學與文學理論、文學的含義與屬性、當代中國文學語言狀況、當代中國審美精神的演變、小說作品的影片改編案例分析、現代性體驗與文學現代性分期、大海形象與海的跨文化對話、文學批評、怎樣讀書等,凡九講...... more |
|||
文化與詩學 現當代文學話語的方法與文本
。內容包括黃葯眠工農題材的小說創作一瞥——以新發現的《工人之家》和《章紅嫂》為中心、重建中國文學思想的話語體系——《管錐編》“中國本位學術”論、《關不住了》:“紀元”的迷思與翻譯中“異質性”建構的懸置等。...... more |
|||
《文學理論》(第2版)學習指南與練習
|
|||
修辭論美學述略
|
|||
大學美育
|
|||
北大藝術評論(第三輯)
《北大藝術評論》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主辦,系以藝術學科所包含的各學科領域的研究為主的純學術性學術集刊,每年兩輯,設專論、焦點話題、藝術學前沿、各體藝術評論、藝術史研究、書評等欄目。《北大藝術評論》依託北... more |
|||
中國藝術心靈
|
|||
中國藝術學年度報告(2017-2018)
|
|||
當代批評家的養成: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文藝評論人才培養」學員文萃
|
|||
北大藝術評論(第二輯)
|
|||
未名遊藝
|
|||
文學概論(2018年版)
|
|||
跨文化藝術美學
王一川著的《跨文化藝術美學(精)》總結了作者對跨文化藝術美學理論問題的思考,嘗試把它界說為跨越兩種或以上異質文化背景下藝術接觸中的審美維度的研究,並且梳理出跨文化藝術美學的三種不同情形即跨橫、跨涵和跨移,以及它的四個層面即跨門類藝術美學...... more |
|||
中國故事的文化軟實力
|
|||
藝術公賞力:藝術公共性研究
當代中國藝術生活應具有顯着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王一川,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主要研究文藝美學、藝術理論、美學、電影批評等。着有《意義的瞬間生成》《語言烏托邦》《修辭論美學》《張藝謀神話的終結》《中國現代性體驗的發生》《中國現代學引論...... more |
|||
中國藝術學年度報告(2015-2016)
|
|||
北大藝術評論(第一輯)
|
|||
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戰略研究(上):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戰略綜論
現當代文化軟實力資源建設、大力開發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社會/個人資源等新的對策建議。 王一川,1959年生,四川樂山沐川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主要研究文藝美學、藝術理論、美學、電影批評等。著有《意義的瞬間生成》、《語言烏托邦》、《修辭論美...... more |
|||
大眾文化導論(第三版)
|
|||
從游問津:在文與藝之間
內容講到話說我與我說話、外柔內剛的詩人美學家——我眼中的胡經之先生、文藝美學宗師胡經之先生、黃藥眠詩學的雙重發生——三篇早期論文閱讀筆記、革命的浪漫詩人文論家——黃藥眠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偷取「維... more |
|||
美學原理
|
|||
中國藝術學年度報告(2013~2014)
本書是對2013年度中國內地藝術學門類各學科發展狀況的一次年度掃描,包括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和設計學五個一級學科,主要集中於學科動態、問題聚焦和專題研究三方面。書中學科動態部分對各學科年度發展概況做了全景式掃描...... more |
|||
第二重文本︰中國電影文化修辭論稿
》發現物質充盈年代的鄉愁,以及對張藝謀神話、無代期中國電影及當代大眾文化等的獨特分析。 王一川,四川樂山市沐川縣人,1959年2月生。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在四川大學、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先後獲文學學士、碩士和博...... more |
|||
中國藝術學年度報告(2012-2013)
|
|||
大學美學
|
|||
西方文論中國化與中國文論建設
上篇探討中國現代文論的發生與定型,包含四章內容。 第一章中國現代文論的發生,擬考察清末民初時期中國文化在西來學術的刺激和模范效應下出現的文化分化和傳統新變的進程,涉及梁啟超、王國維、章太炎、早期周氏兄弟和胡適等人的文化和文論思想。 第二章...... more |
|||
現代文學中的漢語形象:文學現代性的語言論觀照
|
|||
藝術學原理
|
|||
新編美學教程(修訂版)
|
|||
文學理論(修訂版)
本書把中國古典文論范疇”感興”與現代文論概念”修辭”結合起來而獨創”感興修辭”概念,並在此基礎上建構整個文學理論體系,對文學文本做出新的層次划分,對文學文本中”感興”與”修辭”及其關系作了更具體而細致的理解與闡發。 王一川,1959年生...... more |
|||
修辭論美學︰文化語境中的20世紀中國文藝
我們所謂經典美學,以黑格爾的美學體系為代表,總是以“美”的本質論為起點或中心,由此推演出整個美學體系大廈︰美—,審美形態—一審美意識—一藝術創造—一藝術品—一藝術接受—一藝術批評。這個體系里的每個環節在邏輯上都是環環相扣、步步相依的。因此...... more |
|||
西方文論史教程
把西方文論「知識型」的演變概括為五次「轉向」,即人學轉向、神學轉向、認識論轉向、語言論轉向、文化論轉向,認為這五次「轉向」支配着文論「范式」即具體的文論流派或思潮的轉換,是理解西方文論及其演變的宏大的... more |
|||
文學批評教程
|
|||
美學與美育(第二版)
|
|||
文學理論
的生成」子課題成果。作者選取文學理論新視角,對文學概念、文學文本、和文學批評等問題作了新的闡述,提出了一系列新命題、新思想、新見解,並且緊密並且緊密結合文學文本作了論述。本書理論體系新疑而獨創,表述清晰而簡明,個案分析豐富,適合大學生及其他...... more |
|||
中國形象詩學∶1985至1995年文學新潮闡釋
|
|||
語言烏托邦∶20世紀西方語言論美學探究
|
|||
漢語形象與現代性情結
本書包括現代學與現代文學;世界末文體變革潮、漢語形象與文化現代性;現代性情結、文化想像與傳統四編內容。...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