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分類(單選) |
顯示所有篩選
|
---|---|
配送方式(可複選) | |
其他(可複選) |
搜尋結果共 127 筆, 頁數 1 / 3
呈現:
你可能不知道的畢卡索和張大千
本書以藝術史上兩位風格迥異的巨匠——畢卡索與張大千為主題,揭開他們少為人知的成長故事、情感世界和創作歷程,並從東西方的藝術文化碰撞中,探索其創作背後的意涵。全書聚焦於三大亮點,帶領讀者重新認識這兩位大... more |
|||
臺南特有種:從特展拾級,看古都巧匠淬鍊出工藝之城
本書收錄了「2024臺南特有種」展出工藝,由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介紹具臺南在地特色工藝,泉福州派別的粧佛、古今交融的彩繪、風格多變鮮豔亮麗的繡黼、廟簷上波光粼粼的剪黏、異木相容的茄苳入石柳、求新求變的金... more |
|||
李奇茂百年展[精裝]
藝術家李奇茂將水墨傳統筆法,融合西洋速寫技巧,以靈動墨色筆觸捕捉萬變物象,賦予傳統水墨繪畫新時代的意義,畫下美術史上重要一頁。2025年為紀念李奇茂百年冥誔,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別策劃舉辦「李奇茂百年展」... more |
|||
台灣美術史綱
台灣美術史從先民時期至今的統整梳理,為台灣美術的起落,提供細密而具省思的觀察。 台灣由於地形氣候的多樣和歷史的複雜更迭,澱積了豐富的文化層次。從距今七千至五千年前的「大坌坑文化」有陶器的製作開始,... more |
|||
廖修平90大展
本書為國立臺灣美術館「廖修平90大展」之展覽專輯,本次展出共百餘件廖修平的平面與立體創作,透過策展人的史學爬梳,呈現藝術家的求藝歷程、13個各具特色的系列,其中不乏首次亮相的新作,充分展示出他源源不絕... more |
|||
另一個故事II:池上.蘭嶼美術
本書系「另一個故事」,以「空間轉向」的眼光, 觀察臺東各地區美術——南迴、市區、縱谷、東海岸、離島,如群島般各自發展的特質。池上,由外部團隊帶入的藝術節、駐村、藝術館和在地社群的聯合經營,逐漸形塑出獨... more |
|||
台灣近代雕塑史
《台灣近代雕塑史》是知名美術史家蕭瓊瑞教授繼《台灣美術史綱》、《圖說台灣美術史》、《戰後台灣美術史》等著作後,又一專題式論著;以三十篇章,綜論台灣自黃土水以降的近代雕塑發展。涵蓋:寫實性的泥塑、木石雕、現代雕塑、裝置性雕塑、鋼雕與機動性...... more |
|||
蒼潤.墨韻.李重重(附DVD)
李重重1942年出生於安徽屯溪,1947年全家跟隨父親李金玉來臺。李金玉出身於北平京華藝術學院,因此李重重從小便在父親指導下,學習寫字、畫畫。1961年進入北投復興崗政工幹校美術系就讀,受到林克恭老師... more |
|||
楊嚴囊:妙極.成采|風骨.通變|忘形.比興
本書為藝術史學家蕭瓊瑞描寫楊嚴囊一生藝術成就與作品脈絡的探究。 創作,看書,運動,是楊嚴囊退休後的生活,創作的題材是生活中所思所見所聞。生活與創作,自然的、有紀律的融入生命裡。檢視創作過程他分成三個階段:(一)公元二千年前,類印象派...... more |
|||
洪耀彈線
感受巧妙地上升為獨特的抽象語言,讓人從中觸發許多審美的聯想。 本書匯輯多位學者發表論述洪耀及其創作的專文,專家陣容廣納當代藝術評論家、藝術史學者、美術館長,諸如教授蕭瓊瑞、廖新田、陶文岳、楚戈、李龍泉、王哲雄、彭雄澤、大澤人、陳孝信...... more |
|||
五月與東方:臺灣現代藝術運動的萌發[精裝]
「東方」的幕後推手,在歷經半世紀後,邀請總策展人蕭瓊瑞策劃,完整呈現了戰後臺灣現代美術運動之歷史發展,總計有41位藝術家,共144件作品參與展出,並出版本展覽專輯,以保存兩個畫會之早期成員及其師輩支持者的代表性作品,並揉合歷史文獻,持續擴展...... more |
|||
歐亞首戰.在大員:楊炳輝巨幅油畫暨史料特展[精裝]
由蕭瓊瑞教授主編,蒐錄、創作在發生在距今約近400年前的一場戰爭,是荷蘭和鄭成功之間的一場海陸大戰,地點就在今天的台南安平,那時叫「大員」,也是當地原住民的部落名稱。那是台灣歷史正式走向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開啟了台灣和國際接觸的時代...... more |
|||
山河.史詩.江明賢(附DVD)
江明賢1942年出生於臺中,來自一個樸實山區的家庭,年少時曾受葉火城老師的美術啟蒙。1964年考進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接受頂尖水墨畫大師們的教導,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1973年江明賢負笈西班... more |
|||
彩繪巨匠:陳壽彝生命史[軟精裝]
在陳壽彝先生辭世一週年的時刻,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特地委請知名藝術史家,也是最早整理府城傳統民間畫師源流的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教授蕭瓊瑞,整理出版本書,以編年體方式,整體呈現一代巨匠生命成長歷程,一方面作為陳壽彝先生逝世週年的紀念,感懷...... more |
|||
立命.玄武.洪根深DVD(無書)
「藝術的重要性就像水和麵包一樣,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聽到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這番話,或許有些人會質疑;藝術又不能當飯吃,怎麼會是生活的必需品呢?心中有這樣疑惑的人,必然是沒有聽過成大歷史系蕭瓊瑞教授講解藝術的人。 藝術...... more |
|||
歡愉.抽象.陳正雄DVD(無書)
「藝術的重要性就像水和麵包一樣,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聽到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這番話,或許有些人會質疑;藝術又不能當飯吃,怎麼會是生活的必需品呢?心中有這樣疑惑的人,必然是沒有聽過成大歷史系蕭瓊瑞教授講解藝術的人。 藝術...... more |
|||
真善美聖.藍蔭鼎DVD(無書)
「藝術的重要性就像水和麵包一樣,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聽到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這番話,或許有些人會質疑;藝術又不能當飯吃,怎麼會是生活的必需品呢?心中有這樣疑惑的人,必然是沒有聽過成大歷史系蕭瓊瑞教授講解藝術的人。 藝術...... more |
|||
風土寫真.李梅樹DVD(無書)
「藝術的重要性就像水和麵包一樣,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聽到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這番話,或許有些人會質疑;藝術又不能當飯吃,怎麼會是生活的必需品呢?心中有這樣疑惑的人,必然是沒有聽過成大歷史系蕭瓊瑞教授講解藝術的人。 藝術...... more |
|||
田園牧歌:台灣近代雕刻先驅黃土水(無書,1片DVD)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這番話,或許有些人會質疑;藝術又不能當飯吃,怎麼會是生活的必需品呢? 心中有這樣疑惑的人,必然是沒有聽過成大歷史系蕭瓊瑞教授講解藝術的人。 藝術固然不能當飯吃,但生活中沒有了藝術,這飯吃起來便索然無味。在蕭教授的眼中...... more |
|||
天罡藝象:36官將的府城藝匠神采
本書以傳統「36官將」為主題,展現陳三火、廖慶章、蔡德太這三位當代傑出匠師,在三種不同傳統工藝面向,對於同一題材的詮釋與表現。首篇由蕭瓊瑞教授比較今昔府城匠師中的「36官將」作品,再分別由陳志昌先生、蕭瓊瑞教授以及戴文鋒教授和楊家祈先生...... more |
|||
歡愉.抽象.陳正雄(附DVD)
陳正雄1935年出生於臺北的優渥家庭,從小母親培養他對「美」的喜愛。建中畢業之後,進入臺灣省立法商學院就讀,因為熱愛美術,早年即跟隨前輩畫家李石樵、金潤作等研習繪畫,並在全省美展、臺陽美展連續獲獎。同... more |
|||
生之慾:蕭耀的藝術歷程
藝術家,留下永恆的註記。 本書特色 本書為藝術史學家蕭瓊瑞描寫蕭耀一生的藝術歷程與作品脈絡的探究。...... more |
|||
臺灣美術全集39.劉耕谷
圖版,每件作品皆附上詳實的文字解說,帶領讀者了解藝術家歷來創作風格的演進與變化;並透過蕭瓊瑞教授執筆的研究專文,為讀者詳細剖析藝術家的生命及創作歷程。全書結合專文研究、圖片欣賞、視覺分析、生活化記事,是近年資料最齊全的劉耕谷個人專集。 本書特色...... more |
|||
林智信全集(全三冊)
1936 年出生於臺南歸仁紅瓦厝的林智信,是戰後臺灣藝術家中,作品貼近土地、結合生活的傑出創作者。童年艱苦農村生活,成為日後創作的養份。其創作擅長情景的記錄、描繪,更貼近生活、民俗、節慶相關的主題,成... more |
|||
大漠.鄉野.高一峰(附DVD)
高一峰1915年出生於山西省徐溝縣,幼年時即好繪畫,有「小畫家」的美譽,成成中學就讀期間美術成績斐然。後進入京華藝專就讀,在學期間揣摩齊白石繪畫筆法,奠定日後創作主調。1943年與張素蓉女士成婚,婚後... more |
|||
歲月.心痕.楊識宏(附DVD)
楊識宏(1947-) 楊識宏出生於中壢。建中畢業後,進入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學生時期的作品充滿人道主義關懷和哲學的影子,深受《梵谷傳》啟發的他,從此決定投身藝術創作。1970年,楊識宏在國立臺灣藝... more |
|||
迴旋.婉約.黃潤色(附DVD)
黃潤色(1937-2013) 黃潤色是戰後以抽象繪畫成名畫壇的第一位臺灣女性藝術家,她也是「東方畫會」的成員,以迴旋、婉約的繪畫風格,受到畫壇矚目。 出身彰化的黃潤色,二十歲時即師從楊啟東學習... more |
|||
空間魔術師:雕塑之都傳奇
,全書收錄由策展人蕭瓊瑞教授選件之六十餘位臺灣雕塑創作家的代表作品,帶領讀者一窺臺中地區雕塑家豐沛的創作能量,同時也收錄由「中部地區近代雕塑藝術委託研究」團隊調查、蕭教授執筆撰寫之臺中地區雕塑藝術發展歷史及現狀的學術研究成果,呈現臺中雕塑藝術...... more |
|||
巧藝神韻 108年度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特展(精裝)
民國98年起,文化部為表彰藝師在臺灣傳統藝術上的貢獻,依文化資產保存法逐年登錄認定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並舉辦授證典禮與特展,肯定藝師們對文化資產長期努力與貢獻的肯定。本次「巧藝神韻-... more |
|||
真善美聖的實踐者:藍蔭鼎的生命與藝術
好的往昔時光與土地芳香,堪稱是將「臺灣之美」表現得最淋漓盡致的藝術家。 本書特色 本書追溯藍蔭鼎的生涯發展、作品特點與藝術成就,透過蕭瓊瑞教授的精采專文,搭配作品與照片,並附上生平年表,為藝術家在近代臺灣美術史上的足跡,留下深刻紀錄。...... more |
|||
吾土‧笙歌‧劉耕谷(附DVD)
劉耕谷,1940年出生於嘉義朴子,是臺灣著名的膠彩畫家。 臺灣膠彩畫的發展,是在日治時期的新美術運動中,以「東洋畫」的名稱傳入;由於強調寫生、寫實的特色,一度取代傳統水墨,和油彩、水彩並稱「西洋畫... more |
|||
臺灣美術全集35:何肇衢
彩色圖版,依年代次序排列,每件作品皆附作者詳實的文字解說,帶領讀者了解藝術家歷來創作風格的演進與變化;並透過蕭瓊瑞教授執筆的研究專文,為讀者詳細剖析藝術家的生命及創作歷程。本書附錄收錄百餘幅何肇衢的生活寫真、水彩速寫等參考圖版,使讀者能更貼近...... more |
|||
陳澄波全集第十五卷.修復報告(Ⅰ)
陳澄波,因二二八事件罹難,使他的名字一度成為禁忌; 其遺留下的作品與文物,家屬為避免政府查禁,長期密藏於住家閣樓, 由於保存環境不佳,使作品與文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壞。 歷經陳氏三代的守成保存,以及國內... more |
|||
陳澄波全集第十六卷.修復報告(II)
陳澄波,因二二八事件罹難,使他的名字一度成為禁忌; 其遺留下的作品與文物,家屬為避免政府查禁,長期密藏於住家閣樓, 由於保存環境不佳,使作品與文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壞。 歷經陳氏三代的守成保存,以及國內... more |
|||
陳澄波全集第十七卷.修復報告(III)
陳澄波,因二二八事件罹難,使他的名字一度成為禁忌; 其遺留下的作品與文物,家屬為避免政府查禁,長期密藏於住家閣樓, 由於保存環境不佳,使作品與文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壞。 歷經陳氏三代的守成保存,以及國內... more |
|||
現代.水墨.劉國松(附DVD)
十位曾在臺灣藝壇發光發熱的前輩美術家傳記, 追溯臺灣美術的百年歷程。 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 細述各擅油畫、版畫、雕塑等領域之十位前輩美術家, 他們隨著時代推移起伏的個人生涯與藝術成就。 ... more |
|||
心樹.新靈:安力.給怒的藝術世界
出生台灣新竹尖石鄉泰雅族梅花部落的安力.給怒(1958-),漢名賴安淋,1986年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1992年取得紐約視覺藝術研究所創作碩士學位(M.F.A.),是台灣原住民藝術家中少數擁有完整學院... more |
|||
臺灣美術全集第32卷:李義弘
中國水墨創作在脫離「臨摹」的階段後,主要分為「革新水墨」、「文人水墨」和「現代水墨」三路創作途徑,而李義弘吸收了傅狷夫、江兆申等人的繪畫風格,並發展出個人獨具、帶有自然意象的現代畫風,使他儼然成為了水... more |
|||
105年度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專輯
本屆出爐的「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有竹工藝-籃胎漆器保存者李榮烈先生、竹籐編保存者張憲平先生、泰雅染織保存者尤瑪・達陸女士、傳統建築彩繪保存者劉家正先生及客家八音保存團體美濃客家八音團;「文化資產保存技... more |
|||
金潤作〈觀音落日II〉
本叢書主要內容涵蓋臺南相關的知名前輩藝術家,以每位藝術家挑選一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從中探討,並涉及其生平、背景、時代意義並與其他畫作之介紹,撰文方向深入淺出,以學術為底、大眾化為訴求。 「歷史.榮光... more |
|||
陳澄波全集第四卷:速寫(Ⅰ)
陳澄波(1895-1945)全集共16卷,綜觀畫家生涯與美學演變的研究參考依據 第四卷收錄約一千一百餘件速寫作品,反應出藝術家的當下創作思維、意識的反射! 本卷收錄陳澄波約1110餘件的速寫作品,... more |
|||
海洋之子:林天瑞(無書,1DVD)
林天瑞屬於戰後成長茁壯的第一代畫家。1927年,也正是台灣美術展覽會推出首屆的一年,他出生於南台灣下茄萣的一個漁村;陽光和海洋構成他生命中最原始的記憶,也成為他一生創作最重要的主題。 林天瑞的繪畫... more |
|||
畫壇才子:金潤作(無書,1DVD)
出身臺南府城官宦之後的金潤作,血液中流著一份貴族的氣質。戰後初期,他以絕高的才華,連續獲得「全省美展」與「台陽美展」的最高獎項,成為這些美術殿堂的評審委員;但深具藝術家氣質的他,卻以「理念不合」,辭去... more |
|||
原民頌歌:張金發(無書,1DVD)
張金發(1934-2012)是一位成長於時代夾縫中的台灣南部藝術家,在完全沒有正規美術學院教育的環境中,透過和在地藝術家的交往學習,走出一條完全屬於自我風格的藝術大道。他的作品,在慵懶與激情、現實與超... more |
|||
風土詩學:林玉山(無書,1DVD)
林玉山是臺灣日治時期「台展三少年」中的一位,一生長達80餘年的創作生命,從寫生出發,將臺灣的風土、人情、生態提升到一種具有詩學內涵的層次。在戰後臺灣畫壇「正統國畫之爭」的暗潮洶湧中,悠遊於膠彩、水墨兩... more |
|||
石木傳奇:周瑛作品捐贈展
本次特別委託國立成功大學蕭瓊瑞教授研究規劃「石木傳奇–周瑛捐贈作品展」,並以「生之慾」、「石之頌」、「木之讚」三個主題呈現其創作多樣性及風格之轉變。共計展出本館典藏周瑛先生之52件作品。...... more |
|||
春花夢露:林英玉作品集(1998-2015)
林英玉在看似充滿庶民社會乃至政治亂象的圖像語彙外,帶著一種更為深沉、似乎來自潛意識的各式形體與物象,引發人們更多的聯想與反思……———藝術史學者蕭瓊瑞 林英玉的創作讓我聯想到15、16世紀時的畫家西羅尼穆斯‧波西的作品,在那個被米開郎...... more |
|||
山‧海‧岱員:鄭建昌創作集(1978-2014)
鄭建昌藝術創作中之當代藝術精神性特質 善於思考、內斂沈毅,且又充滿藝術熱情、以及社會與人生關懷之鄭建昌,於大學時曾受中西藝術之薰陶,但主要仍以油畫、素描、粉彩等西方藝術媒材進行創作。其沈浸於西方藝... more |
|||
焦墨‧雲山‧夏一夫 (附DVD)
六位台灣前輩美術家傳記,追溯台灣美術百年歷程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二百餘幅圖版 細述各擅木雕、油畫、雕刻、學術性素描等領域之六位台灣前輩美術家 隨時代推移而起伏的個人生涯... more |
|||
線條‧行走:楚戈(附DVD)
‧李奇茂》/潘 襎著 《線條‧行走‧楚 戈》/蕭瓊瑞著 《愛鄉‧戀土‧何文杞》/曾長生著 《宇宙‧力量‧蕭 勤》/張曉筠著...... more |
|||
翁崑德<海魚>-美術家傳記叢書2:歷史‧榮光‧名作系列
本叢書主要內容涵蓋臺南相關的知名前輩藝術家,以每位藝術家挑選一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從中探討,並涉及其生平、背景、時代意義並與其他畫作之介紹,撰文方向深入淺出,以學術為底、大眾化為訴求。... more |
|||
陳澄波全集第五卷.速寫Ⅱ
陳澄波(1895-1945)全集共16卷,綜觀畫家生涯與美學演變的研究參考依據 第五卷收錄約一千二百餘件速寫作品,提供陳澄波的繪畫藝術觀察新視點 陳澄波現存的素描簿計有38本,其中含圖、文頁面... more |
|||
臺灣傳藝全集第一卷:廖慶章
豐富成果,在185件作品彩色圖版之外,亦由美術史學者蕭瓊瑞撰文綜觀其生涯與作品特色,另附各幅圖版之文字解說、參考圖版、年表與大事紀,為廖慶章從傳統至現代、從民俗至古典的多樣表現,提供了具系統性與研究參考性的綜觀。 作者簡介 蕭瓊瑞 國立...... more |
|||
藝壇火鳥傳奇-楚戈(無書,1DVD)
楚戈(1931-2011)是戰後台灣重要的現代水墨畫家。但他的身份多元,既是現代詩人,又是藝術評論家;既是散文作家,又是古器物研究者;即使創作,也是插畫、書法、水墨、版畫、陶藝、雕塑、繩索裝置……,樣... more |
|||
太極人間-朱銘(無書,1DVD)
一、通霄長大的佛雕小孩 二、從失敗中重新出發 三、楊英風師門的藝術修行 四、「木之華」個展一鳴驚人 五、太極與人間 六、未完成的故事…… 本書特色 朱銘(1938-),是揚名國... more |
|||
景觀自在-楊英風(無書,1DVD)
一、宜蘭出生、北京長大、東京求學、回到台灣 二、足跨亞洲、美洲、非洲與歐洲的藝術家 三、跨越多種藝術領域的全才藝術家 四、創造藝壇的多項第一 五、雕塑藝術的四個時期 (一)「形象」... more |
|||
水墨巨靈-劉國松(無書,1DVD)
戰後台灣曾以「經濟奇蹟」,受到國際社會的囑目。事實上在文化創新方面,也有足以傲人的成績,劉國松正是這些文化成就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 作為在戰亂中成長的孤兒,卻在一個原本異鄉的海島台灣,綻放出藝術... more |
|||
民族的色彩:郭柏川(無書,1片DVD)
有這樣疑惑的人,必然是沒有聽過成大歷史系蕭瓊瑞教授講解藝術的人。 藝術固然不能當飯吃,但生活中沒有了藝術,這飯吃起來便索然無味。在蕭教授的眼中,藝術不只表現於外在的作品,人的生命本身就是最偉大的藝術品。每個人都是透過自己的生活,來塑造屬於自己...... more |
|||
色彩魔術師:廖繼春(無書,1片DVD)
,怎麼會是生活的必需品呢? 心中有這樣疑惑的人,必然是沒有聽過成大歷史系蕭瓊瑞教授講解藝術的人。 藝術固然不能當飯吃,但生活中沒有了藝術,這飯吃起來便索然無味。在蕭教授的眼中,藝術不只表現於外在的作品,人的生命本身就是最偉大的藝術品...... more |
|||
土地讚歌:帝展油畫第一人陳澄波(無書,1片DVD)
? 心中有這樣疑惑的人,必然是沒有聽過成大歷史系蕭瓊瑞教授講解藝術的人。 藝術固然不能當飯吃,但生活中沒有了藝術,這飯吃起來便索然無味。在蕭教授的眼中,藝術不只表現於外在的作品,人的生命本身就是最偉大的藝術品。每個人都是透過自己的生活,來塑造......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