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分類(單選) |
顯示所有篩選
|
---|---|
配送方式(可複選) | |
其他(可複選) |
搜尋結果共 11 筆, 頁數 1 / 1
呈現:
在這裡,臺灣與世界交會:史前館重新開館專刊
史前館是一艘承載著史前史、自然史、南島文化與藝術思想及行動的船隻,不停歇地穿梭在時間與空間的方向上航行。這艘船隻在2020至2023年歷經更新並順利再度啟航,我們將這個過程化作文字,盼能作為大家邁向未... more |
|||
杜鵑山的迴旋曲(二版)中日對照
本繪本以高一生之子的角度回憶父親創作的歌曲及獄中書信為主題,呈現高一生於動盪時代的人生及心繫族人的理念。 ◎內文摘錄: 在二二八事件的音樂紀念會上 聽著父親創作的歌曲 聲音如山中雲霧般... more |
|||
傳譯‧詩意‧撒古流(附DVD)
撒古流‧巴瓦瓦隆,1960年出生於屏東縣三地門鄉,來自大社村的工藝世家,從小深受家族與部落傳統文化與美學的薰陶。在撒古流的身上可以看到兩種文化、兩種語言,以及兩種地理環境的影響與結合。他以多重、跨域的... more |
|||
文化研究-第24期-2017春
本刊為TSSCI收錄期刊 並獲101-103年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綜合類評比:A級期刊 《文化研究》為半年刊,自2005年創刊以來,秉持超越學科界限並且鼓勵批判對話的理念,... more |
|||
趣‧逛:史前專「享」店特展專刊
博物館是為觀眾而存在;博物館應與觀眾互動,讓觀眾產生共鳴。二十一世紀博物館,不只是一個去看的地方,而是一個可讓觀眾聆聽、觸摸、嗅聞,以及玩的地方。透過「玩」,觀眾產生經驗與感受,再把感受與記憶帶回家。... more |
|||
微弱的力與美
「微弱的力與美」,結合本館公共藝術、展示、教育推廣,由一群原住民藝文工作者嘗試帶動部落居民參與,分別以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書寫與影像等方式發聲,展現部落仍看重卻不被注意的精神與價值,以及傳達在「黃昏民... more |
|||
玉見臺灣:史前與當代之交會:文創行旅
史前館五件館藏史前玉器,已分別在2012年與2014年獲得文化部審查通過並指定為「國寶」,包括「人獸形玉玦」、「玉管」、「喇叭形玉環」、「鈴形玉串飾」及「蛙形玉飾」。出土品質精良且數量特別稀少,是臺灣... more |
|||
天還未亮:台灣當代原住民藝術發展
社會大眾之間的虛幻幛幕,包括浮濫的天賦描述、原始的想像、差異的光環等。思考要如何讓這個社會更能深刻、敏銳地感受到原住民藝術所需面對的殖民障礙與現實困難。 作者簡介 盧梅芬1974年生 【學歷】 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1996-1999...... more |
|||
尊嚴.容顏.哈古(附DVD)
哈古(1943-) 哈古出身於卑南族卡撒發干部落(Kasavakan,現今行政區為臺東縣臺東市建和里)的頭目家族。哈古雕刻的核心想法是,希望透過雕刻重建頭目與族群的尊嚴,其創作主題主要為族人與市井... more |
|||
杜鵑山的迴旋曲(二版)
本繪本以高一生之子的角度回憶父親創作的歌曲及獄中書信為主題,呈現高一生於動盪時代的人生及心繫族人的理念。 ◎內文摘錄: 在二二八事件的音樂紀念會上 聽著父親創作的歌曲 聲音如山中雲霧般... more |
|||
臺灣原住民族藝術發展脈絡研究:以木雕為例(1895-2010)
本研究時間軸起自日治時期至2010年,試圖爬梳橫跨百年時空的原住民藝術發展脈絡,拓展原住民藝術研究面向語視野,可作為後續應用研究或專題性深入論述。「跨領域連結、結合性研究」、「原住民藝術史料發掘與詮釋... more |